《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老兵親述 > 我們敵后流血犧牲應當受降
我們敵后流血犧牲應當受降
作者:胡誠友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 日期:2016-03-11 瀏覽次數:8330
胡誠友
我的家鄉是安徽六安,我1940年參加革命,當年只有13歲。我最初參加了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第四支隊,徐海東任支隊司令員,林維先任參謀長。四支隊主要活動在安徽中部和東部地區,開展游擊戰爭,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我們既要抗擊日軍的掃蕩,還要經常和國民黨頑固派展開斗爭。
皖南事變后,新四軍組建起七個正規師,并建立抗日根據地。我所在的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第四支隊編入新四軍二師,張云逸任師長。1943年春,羅炳輝升任師長,我們主要在皖西六安到南京六合一線活動。
1945年8月15日,日軍宣布投降。隨后朱德總司令接連發布七道命令,命令各解放區人民軍隊,迅速行動,收繳敵偽武器,接受日偽軍投降,如遇到抗拒,堅決消滅之。然而,蔣介石一面要求我方八路軍、新四軍“原地待命,不得受降”,一面命令國民黨各部隊“積極推進,勿稍松懈”,只準日偽軍向國民黨軍隊投降。我們敵后抗日八年流血犧牲,為什么不能受降!朱德致電蔣介石,指出他要求我軍“原地駐防待命”是完全錯誤的,并提出“凡被解放區軍隊所包圍的敵偽軍由解放區軍隊接受其投降,你的軍隊則接受被你的軍隊所包圍的敵偽軍的投降”。蔣介石對朱德提出的警告置若罔聞,但他的精銳部隊在抗戰期間大多退到西南和西北的大后方,一時來不及調運足夠的兵力,內戰準備尚未就緒,只好暫時和平談判。
1946年蔣介石撕毀和平協定,內戰全面爆發。在國民黨不斷進犯下,新四軍二師師部和四旅、五旅由羅炳輝師長率領,北上魯南,與四師九旅合編為第二縱隊,司令員羅炳輝,副司令員韋國清。1947年4月,國民黨調集大量的后方部隊向山東解放區進攻,我們撤到運河以北的山東魯南一帶。經過艱苦奮戰,戰局逐漸扭轉,我軍開始有力還擊,將國軍趕到運河以南。而后山東野戰軍第二縱隊全部集中到山東,和許世友的部隊合并成立東線兵團。配合劉鄧大軍外線出擊,我們內線反攻,經過激烈的戰斗,解放戰爭轉入反攻階段。濟南戰役、淮海戰役后,國民黨軍隊就全面崩潰了。
1950年,全國解放了。我在部隊當教導員,整編步兵三炮營,積極準備抗美援朝。但是接到上級命令,把我調到華中炮兵文化學校學習,兩年后赴朝。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我就沒有參加抗美援朝。(黨亞惠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