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稿 > 彭雪楓和《游擊隊歌》
彭雪楓和《游擊隊歌》
作者:胡昌方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 日期:2016-03-03 瀏覽次數:8331
新四軍杰出指揮員彭雪楓
抗戰時期的賀綠汀
我們都是神槍手,
每一個子彈消滅一個仇敵;
我們都是飛行軍,
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當年,這首《游擊隊歌》傳遍長城內外,響徹大江南北。70多年過去了,如今每當人們提及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時,首先想到的是歌曲的詞曲作者賀綠汀。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這首抗日戰歌的誕生還和彭雪楓將軍有著不解之緣呢!
從紅軍時期到抗日戰爭時期,彭雪楓不僅以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和杰出的政治工作令人折服,他那出色的演講才能尤為人們所稱道。由于他有著深厚的文化素養和雄辯的口才,所以演講起來,從理論到實踐,深入淺出,邏輯嚴謹,生動形象,具有魅人的藝術力量。
1937年8月,彭雪楓奉命到山西太原組建八路軍駐晉辦事處,并以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少將參謀處長兼辦事處主任的身份,公開進行活動。此間,他常被一些大學、中學甚至閻錫山的軍官教導團邀請去作報告。尤其是宣講我軍“政治工作”、“抗日救亡”等內容時,特受大家關注和歡迎。
不久,八路軍在臨汾堯都區劉村辦起了學兵隊,彭雪楓便兼授政治課程。每當他講課時,總是座無虛席。就在這年冬天,八路軍“西北戰地服務團”在丁玲的帶領下,來到了學兵隊進行采風和演出。團里有位名叫賀綠汀的文藝創作員早聞彭雪楓文韜武略,演講出色,很想當面聆聽,一睹風采。一天上午,他來到學兵隊,適逢彭雪楓講授《抗日游擊戰術》。他坐下不久,就被彭雪楓那繪聲繪色的演講吸引住了。聽著聽著,眼前仿佛彌漫著濃濃的硝煙——在密林里,在高崗上,在青紗帳,在綠水旁,到處都是游擊健兒英勇殺敵的戰場。他一動不動,直到聽罷講授,才依依不舍地離去。
這一天,賀綠汀一直處于極度興奮之中,晚上,他輾轉難眠。彭雪楓那精彩的演講,學員們那摩拳擦掌的抗日救國激情,一下子點燃了他創作靈感的火花。他迅速從床上爬起,拿出紙和筆,于是,歌詞一氣呵成,曲譜猶如泉涌。當他寫下最后一個音符時,東方紅日已露出了笑臉。
此時,他走出住所,踏著冰霜,帶著喜悅與激情,直奔向那出早操的學員身邊。他揮動雙臂,熱情洋溢地教唱起剛剛創作的歌曲:
在密密的樹林里,
到處都安排同志們的宿營地;
在高高的山崗上,
有我們無數的好兄弟……
一曲高亢激昂的《游擊隊歌》就這樣誕生了。歌聲像插上翅膀,很快傳遍了臨汾,傳遍了山西,傳遍了全中國!
賀綠汀的創作成功了。為此,他十分感激彭雪楓,感激彭雪楓那精彩的演講。而彭雪楓也十分喜歡這位才華出眾的年輕創作員,喜歡這首《游擊隊歌》,并經常在報告和演講中引用歌詞:
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
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我們生長在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自己的,
無論誰要強占去,我們就和他拼到底。
長期的共同戰斗,彭雪楓與賀綠汀結下了深情厚誼。1940年,彭雪楓在淮北組建了四師“拂曉劇團”。賀綠汀獲悉后,欣然從大都會上海來到了偏僻的安徽蒙城,熱心指導劇團編排文藝節日。
1944年9月11日,時任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年僅37歲的彭雪楓在河南夏邑八里莊戰斗中英勇獻身。次年2月5日,在四師師部所在地——洪澤湖畔大王莊(今屬泗洪縣境內)舉行了彭雪楓同志追悼大會,共有2萬軍民參加。此時,遠在華北大學任教的賀綠汀,也在深切悼念親密戰友彭雪楓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