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讀袁國平詩《無題》有感
讀袁國平詩《無題》有感
作者:樊金豐 責任編輯:祝新漢 來源:《鐵軍》2013年第4期 日期:2013-08-30 瀏覽次數:8324
南京雨花臺畔望江磯旁,矗立著皖南事變三烈士墓,其中之一便是當年任新四軍政治部主任的袁國平。滔滔江水見證著歷史的滄桑,回蕩著他擲地有聲的誓言:“如果我們有100發子彈,要用99發射向敵人,最后1發留給自己,決不當俘虜!”在皖南事變突圍中,袁國平身負重傷,為了不拖累戰友,他悄悄摸出手槍,對準太陽穴扣動了扳機……他以生命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堅定黨性和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
這種精神在袁國平抗戰期間寫過的一首《無題》詩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十載辛酸斗兵戎,愧我吳下舊阿蒙。
半壁河山沉血海,滿地干戈抖沙蟲。
北伐長征人猶在,千傷萬死鬼亦雄。
彈丸掙扎魚龍變,地覆天翻見大同。
袁國平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北伐戰爭、南昌起義、廣州起義、五次反圍剿以及長征,一直到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歷經烽火,其中的艱險、磨難又豈是“十載辛酸”所盡能包含的。他在槍林彈雨中成長為一名經驗豐富的革命領導人,特別是,他的政治工作才能給毛澤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澤東在致電項英時寫道:“袁政治開展,經驗亦多。”袁國平為人謙虛,他身兼要職,卻在詩中以昔日吳下阿蒙自謙。
自盧溝橋事變,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中國半壁河山淪于日軍的鐵蹄之下。不甘做亡國奴的中華兒女在中國共產黨人的領導下,奮勇抗戰,譜寫了血與火的壯麗篇章。相傳周穆王南征時,一軍盡化(犧牲),軍官變為猿鶴,士兵變為沙蟲,作者以此比喻戰死沙場的士兵。面對滿目瘡痍的國家,無論斗爭形勢多么復雜嚴峻,無論遇到多少艱難險阻,袁國平對黨和革命事業都充滿了必勝的壯志豪情,與戰友們都能同甘共苦,充滿樂觀主義精神。
“鬼亦雄”語出屈原《國殤》“魂魄毅兮為鬼雄”,意為即便身死魂魄也是鬼中的英雄,這是何等的慷慨悲壯!這與其說是袁國平本人的心靈寫照,不如說是他們那一輩人的精神體現。陳毅曾在被國民黨軍隊包圍下自慮“不得脫”時,寫出“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的悲壯詩句;葉挺在談判無果長期遭受國民黨囚禁的情況下,發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升騰,將我連這活棺材一齊燒掉,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的誓言……
袁國平在詩中還表達了對敵人的蔑視和對中國未來的暢想。他把氣焰囂張的日本稱之為彈丸小國,認為敵暫時的得勢只不過是一種垂死前的掙扎,并用“鯉魚跳龍門”的神話故事來比喻將來中國的巨變。詩人的暢想已被我們今天的現實所證明。
袁國平同志雖然英年壯烈犧牲,但他留下來的文字以及矢志不移、樂觀向上的精神,將激勵后輩在革命的道路上奮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