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崢嶸歲月 > 大連兵工廠生產的炮彈顯威力
大連兵工廠生產的炮彈顯威力
作者:吳凡吾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15-09-14 瀏覽次數:8329
1948年解放戰爭進入到第二個年頭,我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為取得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就要求我們的兵工廠生產大量的炮彈,尤其是威力強大的后膛炮彈。
1948年解放戰爭進入到第二個年頭,我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為取得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就要求我們的兵工廠生產大量的炮彈,尤其是威力強大的后膛炮彈。大連兵工廠(對外稱“建新工業公司”,是由華東渡海撤至大連的,當時隸屬東北軍區軍工部)承擔了這個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光榮任務。
大連兵工廠當時在解放區是個有名的大型綜合性兵工企業,下轄9個分廠,職工8000余人。當時各個分廠如炮彈、引信、鋼鐵、化學、鑄造等廠均承擔生產炮彈各項零部件任務。尤其是炮彈廠、引信廠擔負的任務更為繁重。炮彈廠廠長吳屏周、引信廠廠長吳運鐸日以繼夜,帶領全廠職工全力投入試制大炮彈的任務。
大連兵工廠試制的75毫米山炮彈,是人民兵工第一次組織生產的后膛炮彈,它不同于前膛炮彈,相比之下,它的射程遠,威力大。它的結構組成較復雜,大的部件有引信、彈頭、藥筒,炸藥部分有雷汞、氯酸鉀、硫化銻、梯恩梯、無煙藥等。炮彈引信的雷管、擴炸管的火工品裝配技術均是關鍵性的。后來經過引信工廠職工的不斷努力,通過各種試驗,這些技術問題均一一解決了。
1948年1月24日,山炮彈試制成功,命名為“1.24式山炮彈”,但需要找一個合適的靶場進行炮彈的實彈射擊,用以檢驗炮彈質量是否合格。公司黨委決定此項任務交給炮彈廠廠長吳屏周和引信廠廠長吳運鐸。在靶場試射的7發炮彈中前6發均爆炸成功,最后一發半晌不見爆炸,兩位廠長即前往觀察,不料他們剛走到炮彈前面,炮彈突然爆炸,吳屏周廠長當場被炸身亡,吳運鐸廠長則被炸去左胳膊,其他部位多處受傷,當場昏迷被急救送醫院。后來經過醫生、護生精心治療逐漸康復。這次試驗付出了沉重代價,但試驗結果證明炮彈質量完全合格。
1948年12月,淮海戰役中使用的大連兵工廠生產的炮彈,僅在消滅黃百韜兵團的戰斗中,就打了8萬余發。
粟裕將軍在淮海戰役勝利結束后一次總結會上說:“淮海戰役的勝利離不開山東民工的小推車和大連兵工廠的大炮彈。”
大連兵工廠能在很短時間內,克服重重困難,生產出如此高質量的鋼質后膛炮彈,除了東北軍區軍工部的堅強領導與地方黨委大力支持外,還由于公司總經理朱毅同志的領導有方,充分調動技術人員自主創新精神,和公司黨委發動了轟轟烈烈的支援前線的立功創模運動,大大地調動全體職工積極性,涌現出大批功臣模范。兵工廠立功創模運動的經驗,通過大連市新聞媒體廣為傳播。
我當時在兵工廠黨委辦公室任主任,具體主管立功創模運動,1948年8月曾率領由一等功臣模范組成的職工代表團赴哈爾濱出席東北軍區軍工部召開的第一屆職工代表大會,并在會上作了立功創模運動經驗介紹,會后又榮幸地與部長何長工、政委伍修權共同出席了全國第六次勞動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