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綿綿思念 > “蠻丫頭”陳英
“蠻丫頭”陳英
作者:陸鳳賢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 日期:2015-07-28 瀏覽次數:8371
“太陽出來了!”打一江蘇地名,記得小時候地理老師出過這個謎,那個謎底說的地方就是“啟東”。革命戰爭年代,江蘇通如啟海地區出過很多英雄。以“蠻丫頭”出名的巾幗英雄陳英是其中的一個。可是,在這個春天她走了。啟海百姓聞之,無不唏噓飲泣,這會是真的嗎?
上世紀80年代,為征集40年代的地方黨史資料,我多次聆聽過她的“蠻丫頭”故事。初次接觸,那張爽朗的笑臉,那親切的話語,與“蠻丫頭”怎么也對不上號?但她直言不諱地講了對敵斗爭的一股股蠻勁。特作此文表達對她的深深懷念。
“定讓我留下來”
1946年10月,陳英所在的啟東北新鎮地區,國民黨還鄉團瘋狂地燒殺搶掠。縣委針對啟西地區殘酷的斗爭形勢,決定把行動不便和女的區鄉干部有組織地轉移到安全的后方去。作為一名區婦委主任的陳英,對于縣委的關愛十分感動,但想到烈士血淋淋的情景,面對鄉親們將因失缺主心骨而無助的慘狀,怎能丟下他們不管呢!于是,她懇切地對縣委書記趙一德說.:“請讓我留下來,只要啟西這塊土地在,只要啟西老百姓在,就有我陳英在!”“說說理由吧。”趙書記信賴的目光注視著這位富有虎氣的年輕姑娘。“第一我土生土長,人熟地熟,有利于工作的開展;第二我身強力壯,經得起艱苦考驗;第三我與老百姓心心相印,會得到他們的掩護。”“還有一條,你是從抗日烽火中磨練過來的!”趙書記補充道。
當時堅持原地斗爭最大困難,就是敵人派了便衣探子到處窺視干部民兵的動靜。她必須站穩腳跟,就要叫敵人變成聾子、瞎子;要讓老百姓清楚共產黨還在,還有主心骨!一次,她抓住一個頑保長的兒子,嚴正警告他不能做壞事,告訴他我們一定會勝利的,要他父親留條后路,否則血債是要用血來還的!并把一卷傳單交給他,“一定要送到據點里。”他聽了連連點頭,第二天,他利用上廁所的機會,把傳單丟在廁所里。據點里敵人發現了共產黨的宣傳品,嚇得面如土色,看來共產黨還沒有走,還在暗中活動。
“放不放母親?你母親在我手中!”
國民黨為便于統治,搞起編保甲、聯保切結那一套,強迫老百姓組建自衛隊,日夜巡邏放哨,一遇情況,就點火把敲鑼,給堅守原地斗爭的黨員干部活動帶來嚴重威脅。怎樣改變被動局面?陳英與幾個留下的同志一商量,來一次“虎口拔牙”。一天夜間,他們插到據點附近,秘密串聯了幾個可靠的群眾,挨家挨戶動員把門戶牌撬下來,然后派人去據點里報告說“新四軍來了交交關(方言,即很多)!”敵人囂張氣焰有所收斂。
國民黨知道只要把那個“蠻丫頭”征服,就群龍無首了。先把她家房屋燒掉,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再把她母親捉到北新鎮據點里。妄圖以此為誘餌,迫使陳父(兆龍——鄉指導員)和女兒就范。并揚言:抓到陳英賞糧50擔,抓到陳兆龍賞糧100擔。當時,陳英既憂娘的受苦,又愁爹的安全。忙派人去據點探聽情況,打算通過關系把娘保出來。但由于敵人的瘋狂和無賴,此計未成,只好以牙還牙。一天夜間,她帶了行動隊,把北新鎮頑鄉長楊某之母和獨子一起抓來,托人送信給楊某說:“若不放陳母,就把你的兩個親人都殺掉!讓你忤逆又絕代!”并令一周為限。迫于壓力,他們不得不把陳母放了出來。(楊氏婆孫倆當然也放走。)母親見了女兒,緊緊抱著。娘告訴她:敵人問我女兒在哪里?娘說我哪里知道?被你們逼走了,我正向你們要人呢!敵人又問:你丈夫呢?娘說腳長在他身上,叫我怎么管得住!敵人什么也撈不到,只好用酷刑在肉體上折磨她,關了5天只給她吃了一頓粥,但她在敵人面前就是不掉一滴淚。
向敵人索回烈士頭顱
決心鄉鄉長楊兆邦和指導員顧凱山,一天在同心村王志成家休息,突然遇到幾個國民黨的自衛隊員,顧凱山發覺情況不妙,迅速撤離,途中中彈犧牲。殘酷的敵人將顧凱山的頭顱割下,向上司邀功請賞。陳英聽到槍聲后,立即派人去偵察,發覺敵人已經溜走了。她馬上去安慰烈士的家屬,連夜安葬了烈士的遺體。為了煞住敵人的囂張氣焰,一定要索回烈士的首級。她同頑鄉長沈祖耀的親戚交涉,要他送信到據點,信中說:“如果不立即交還烈士顧凱山的頭顱,你(沈祖耀)家屬的頭顱也保不住!”姓沈的知道“蠻丫頭”是不好惹的,定會說到做到,立即回信答應馬上交還頭顱,要陳英他們到指定地點去拿。為防他們乘機再下毒手,陳英又寫信要他們送到指定的地點,不得有誤!他們便乖乖地把烈士的首級送來了。
在敵眼皮下脫逃
1947年春,是反頑斗爭最尖銳最緊張的日子,敵人到處捕捉黨員干部民兵。有一天,陳英同張勁、茅九山等在黃倉鎮一帶活動,忽然遭到四面包圍。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她奮力沖出去,直奔叔外婆家。這時后面敵人仍緊迫不放,而她家中只有一副泥涂灶和一張破柜,其它無任何可以遮蔽之物。二話不說,叫叔外婆打開柜倉蓋,她鉆了進去,蓋上蓋子。實在悶得不行,就用盒槍管鉆了個小孔透點氣。這時敵人闖進屋內,狂叫“人呢?”叔外婆鎮定回答:沒人來過。他們四面一看,沒有發現疑點,怏怏而去。又一次,陳英與梁尚人幾個同志正在研究工作,突然來了一隊頑軍,雪亮的刺刀就在不遠的地方晃動。他們就不慌不忙地朝附近的啞巴家跑。一進家門,神速鉆進地洞。敵人也很快進宅。啞巴女若無其事地在草窩邊給幼兒喂奶。“看見新四軍沒有?”敵人高聲問。“啞—啞—”啞巴女邊叫邊搖手。敵人知道同啞巴搞不清,失望地走了。又連抄了幾個宅頭,垂頭喪氣地走了。啞巴看到敵人走遠了,才放心地移開草窩喊他們出來。敵人怎么也想不到啞巴家會有地洞?因為一則這里地勢低,不能挖地洞,更何況與一個啞巴女流之輩是無法溝通的。陳英他們正是利用敵人定向思維的弱點,來個逆向開拓,出奇制勝。為防萬一,以解不時之需,他們還選擇了幾戶可靠的人家,在宿舍、畜棚等隱蔽處挖了幾個地洞,多次保護他們逢兇化吉,安全脫身。
在血雨腥風中堅持下去
1947年4月28日,幾個區委干部在決心鄉吳家宅緊張地開了一晝夜會議。凌晨,我哨兵發現一個接生婆坐車匆匆經過,過了一會兒,又有一個老頭兒提了籃子經過。哨兵一一查問,未發現問題,但還是可疑。正在報告,遠處槍聲已響。原來敵人化裝出動,他們從靈甸、北新、新港、三陽、久隆五路包圍搜捕共產黨員干部。幾個區委干部立即撤離,混入“跑反”的人群中。啟西區委副書記黃鶴群在撤退時中彈犧性,區大隊副黃廷秀腿部負重傷,被敵人活活刺死。陳英從通訊員口中了解到這些不幸消息后,強忍住悲痛的淚水,兜了一塊黑布頭巾化裝成老太婆模樣,雇了一部獨輪車,趕往出事地點,去收斂兩位烈士的遺體。這時敵人又殺了回馬槍,他們只好把烈士遺體快速運到附近麥田里,直到傍晚敵人撤離后,才把遺體運到衛堂圩小學入殮。
當晚召開留下的區鄉干部會議,動員身體差的同志轉移到別處打埋伏。陳英摸黑趕到幾十里外的縣委機關向趙一德匯報啟西的嚴峻形勢。縣委決定每鄉只留下鄉長指導員堅持原地斗爭外,其余干部全部撤離,特別是女同志一律分散隱蔽。陳英含著淚說:“我一路走來,啟西的老百姓聽到我的腳步聲,焦急議論著:走的走了,死的死了,沒有新四軍,我們怎么活下去呀!趙政委,你想,我怎能離開這么好的老百姓?這深仇大恨沒有報,我決不離開啟西!”懇切的話語再次感動了領導,答應她堅持下去的要求。并諄諄叮囑: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同貧苦農民交知心朋友;必須講究斗爭策略,千萬不能蠻干;必須隨時掌握敵情,牢牢把握住斗爭主動權。
“蠻丫頭”是不可征服的,經歷了血雨腥風的考驗,“蠻丫頭”更加成熟起來。60多年后的今天,“蠻丫頭”的音容笑貌依然活在啟海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