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綿綿思念 > 我的戰友李懷德
我的戰友李懷德
作者:萬海峰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 日期:2015-07-27 瀏覽次數:8334
李懷德同志是與我在戰爭年代及和平年代共事多年、相知極深的一位老戰友。他待人處事上的許多優秀品德,在管理教育部隊方面的許多優良作風,值得我們認真學習。謹作此文,以表對這位老戰友的深切懷念。
抗美援朝戰爭中認真貫徹積極防御戰略方針,率領所部出色完成各項戰斗任務
1952年9月,時任七十二師政委的李懷德和師長康林率所部入朝參戰。我在軍炮兵任主任,始識李懷德同志,知道他原在南京軍事學院學習,朝鮮戰爭爆發后,主動向組織申請到朝鮮參戰,到一線部隊帶兵打仗,也了解他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經歷。
李懷德1933年參加工作,1936年入黨。1941年春,正值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時期,李懷德擔任山東沂中縣武裝科長、沂北行署武裝科長兼縣大隊長、沂北行署主任等職,領導全區軍民積極開展反“掃蕩”、反“清剿”、反摩擦斗爭,突破日軍的重兵包圍和叛軍的裹脅,不僅保存了有生力量,而且積極收容、擴充部隊,組建山東縱隊獨立支隊二營。解放戰爭時期在擔任沂山軍分區武裝部長期間,一個月發動2300余名青年參軍,編組一個新兵團,有力地支援了野戰部隊。
他在擔任沂北行署主任期間,認真執行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在發動群眾減租減息、參戰參軍、生產救災等一系列工作中作出了優良業績,為抗日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作出了貢獻。
1953年初,七十二師奉命接替十五軍二十九師守備上甘嶺正面20公里的防御陣地。他和師長一起,認真貫徹“堅守陣地、積極防御、獨立作戰、洞外殲敵”戰術思想,率領所部大力開展冷槍冷炮殲敵運動,不僅多次挫敗敵優勢兵力的兇猛進攻,并抓住戰機,組織部隊主動向敵發起偷襲、強襲、反擊,斃傷俘敵9700余名。
1953年7月的金城反擊戰中,七十二師擔任配屬二十兵團攻擊右翼之敵韓軍首都師第二十六團等部的任務,斃傷俘敵近6000人,為迫使美軍接受停戰協議作出了貢獻。
團結同志顧全大局,為建設和諧共事的領導班子作出表率
1954年7月,我由軍炮兵主任調任七十二師師長,與李懷德在朝鮮戰場搭班共事,對他有了更深的了解。李懷德在師、軍、軍區各級領導崗位上,都能自覺地做到尊重、支持軍事主官,重視發揮副職的主觀能動性,以謙虛謹慎的作風,寬容友愛的胸懷,善于團結各種不同性格、不同作風的同志共事,從而獲得了“一班人”的共同贊許。
1959年12月,我從南京軍事學院畢業后返回原部。這是我第二次與李懷德共事。時隔4年,對七十二師這支老部隊畢竟有些生疏。時任政委的李懷德耐心細致地向我介紹部隊方方面面的情況,經常陪同我到所屬各部調查研究,幫助我盡快熟悉情況,從各方面大力支持我開展工作,使我深受感動。我們在師、軍兩級曾共事六七年,凡遇重大問題,都主動征詢意見,在思想一致的前提下,再提交常委會討論。由于軍政主官的高度協調,機關各部門從領導到具體工作人員也就能心情舒暢地放手開展工作。由于軍政首長和黨委“一班人”的相互支持、步調一致,工作效率也就相應地得到了提高。
1969年10月,二十四軍執行軍委下達的移防承德進行緊急備戰的任務。我與剛任政委的李懷德日以繼夜地投入一系列準備工作:召開黨委會研究制訂部隊進入防區后的展開布局與作戰預案;從上而下深入開展政治動員戰備教育;一起率領精干的機關先遣人員,具體勘察部隊的開進路線、籌措物質保障,調查駐防地區的地形地貌、社情、民情,積極爭取當地黨政機關和人民群眾的支援。在短短一個月時間里做了周密細致的準備,使部隊在11月下旬到達承德新駐區后,各項工作都能有條不紊地展開。現在回顧起來,當時我們兩個軍政首長之間的主動協作、相互支持是極其重要的前提。記得剛到承德的那段時間里,我們借住毗鄰的兩家民房,為了保證我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兩家家屬子女也在生活上密切配合,一起采購日常生活用品,子女們不分彼此,在兩家就便就餐……
李懷德與我長期共事期間所培植的坦誠友愛、推心置腹、相互關懷、相互支持的革命情誼,感染了我們兩家的家屬子女,從大人到孩子,相互之間都親密無間,幾十年來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系。
嚴格掌握政策方針,關心愛護部屬
李懷德具有堅強的黨性。在日常工作中嚴格遵循黨的政策方針,處事穩重,實事求是,堅持原則。記得在大躍進時代,部隊中一度盛行浮夸之風,各級出現了一些夸大成績、追加指標等現象。李懷德強調機關、部隊必須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決反對虛假。即使因此而在評比中受到很大的壓力,也毫不動搖。
他在掌握干部政策中,嚴格貫徹用人唯賢的原則。從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關心愛護部屬。機關干部都感到他平易近人,有長者風度。七十二師曾經任用一個家庭成份高、又有海外關系的青年干部為黨委秘書,受到上級保衛部門的批評,建議將其清理出部隊。他與我商量后,認為這個干部德才兼備,在戰時、平時多次立功,有出色的表現,是可以信任的。說服上級機關,堅持讓他留在部隊。這類關心、愛護、保護優秀干部的事例不勝枚舉。在“文革”期間奉命去七機部任軍管會副主任、分管干部工作期間,他也頂住各方面的壓力,保護了一大批優秀的科技干部,為保持七機部的穩定做出了貢獻,受到了群眾的贊譽。
李懷德作風正派公道,嚴格要求自己,重視以身作則。記得在上世紀60年代初的經濟困難時期,他要求領導干部應與部隊同甘共苦,克服難關。自己每天早晨只吃一個饅頭,喝點鹽水。但在對待部屬上卻處處關心體貼。
在物資供應極其貧乏的情況下,他曾為一位新婚的機關干部專門到唐山的陶瓷研究所,托人買到一對精致的茶杯作為賀禮。他因病忌食雞蛋,卻為隨同他下部隊途經自己家中留餐的干部,專門炒盤雞蛋招待。這些小事傳承了我軍尊干愛兵的優良傳統,在困難時期尤顯難能可貴。
重視加強部隊的全面建設
李懷德在擔任師、軍的政治主官期間,一貫重視部隊的全面建設和長期建設。
作為政治委員,他胸懷全局,對部隊的軍事訓練、管理教育、紀律作風以至后勤保障工作都很關注,傾注了大量的心血。1953年7月,朝鮮停戰協定簽訂后,一些干部厭倦長期艱苦的戰爭環境,滋長急于回國的浮躁情緒。他與我商量后,立即召開黨委會,決定自上而下地認真進行思想教育和紀律整頓。發動部隊,開展幫助駐地人民重建家園的活動。全師在駐區植樹30余萬棵,修橋57座,并向群眾捐獻糧食10萬余斤,受到了駐區黨政機關和人民群眾的贊譽。
1954年10月,二十四軍奉命撤出朝鮮回國。七十二師駐唐山近郊及豐潤、灤縣等地,暫時借住民房。盡快開展營房建設,為部隊長期駐防站穩腳跟,成了當務之急。他經常帶領機關干部深入施工一線,加強思想發動和組織指導。經7個月艱苦奮戰,全師共建房655棟,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提前完成了營建任務,并為國家節約經費300多萬元。
1959年9月,總參舉行全軍軍訓成績考核,對七十二師的軍事訓練進行了11個項目全面考核。他協助師長嚴格組織部隊應考,總評優秀,榮獲全軍訓練部隊第一名。
李懷德認為,部隊建設的根基在連隊,而連隊建設的核心在黨支部。不管戰時、平時他一貫重視抓緊連隊黨支部建設。1952年入朝參戰之初,部隊完成接防任務后,他就立即主持舉辦了全師黨支部書記訓練班。根據朝鮮戰場的形勢任務、部隊思想狀況、戰術技術特點以及駐區民情社情,加強針對性教育,以利于教育全師部隊盡快適應這場現代化戰爭的需要。在和平建設時期,他也經常根據不同時期、不同任務,及時舉辦黨支部書記的培訓,并在部隊廣泛開展先進黨支部的評比活動,有力地推動了基層建設的加強。
李懷德同志的崇高思想、高尚品德、優良作風、革命風范和光輝業績將載入史冊,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