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崢嶸歲月 > 我曾是新四軍的一名衛生員——記原烏魯木齊軍區副參謀長王林
我曾是新四軍的一名衛生員——記原烏魯木齊軍區副參謀長王林
作者:史衛平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 日期:2015-07-17 瀏覽次數:8344
46年前,他在任師長時,曾在全軍率先組織實施的千里野營拉練,得到毛澤東“這樣訓練好”的親筆批示,八一電影制片廠專門到他的部隊拍攝《這樣訓練好》的紀錄片,從而在全軍掀起了拉練高潮。他就是后來從烏魯木齊軍區副參謀長任上離休的王林。在遼寧大連某部干休所的家中,他回憶起往事:“我曾是新四軍的衛生員”。
游擊隊里成長起來的衛生員
江蘇省灌云縣伊山古鎮,至今還有一條叫西長街的地方,少年王林就生活在這里。那時他叫王占宏。
1941年,在家中是長子的王占宏17歲,父母將他送到鎮上一個布莊做學徒。他有一個叫王占林的堂哥,往來于伊山鎮和南部的抗日游擊區湯溝一帶做生意,經常會講一些在游擊區的見聞。去投奔共產黨游擊隊的想法在他心中暗暗產生。
那年重陽節的早上,他瞞著父母一路往南,沿途打聽游擊隊的下落。直到下午,他終于找到了共產黨領導的地方抗日武裝東(海)灌(云)沭(陽)縣大隊在湯溝的辦事處。為免連累家人,他把堂哥王占林名字中間的“占”字去掉,把“王林”作為自己的名字,并沿用至今。
偶然的一天,淮海區《淮海報》一則新四軍十旅醫訓隊招收學員的啟事,吸引他到醫訓隊報了名。1941冬天,新四軍三師蘇北衛生學校在阜寧縣成立,已在醫訓隊學習了一個多月的王林和另外十多名學員,一同被抽調到衛校學習。第二年9月從衛校畢業,分配到十旅衛生部醫院當衛生員。
1945年5月,王林被任命為十旅新一團衛生所長(連級)。日軍投降后,隨十旅參加兩淮戰役,殲滅偽軍二十八師潘干臣部是他在蘇北參加的最后一役。
挺進東北 轉戰江南
1945年10月8日,在師長黃克誠率領下,王林告別蘇北家鄉,挺進東北。隊伍風餐露宿一路北上,從冷口出關到達錦州,部隊改稱東北人民自治軍三師十旅三十團。
初到冰天雪地的東北,王林和戰友們沒有御寒服裝,手腳和臉上滿是凍瘡,每人只能發二尺布把頭纏起來。沒有根據地,得不到群眾支持,環境艱苦卓絕。
1946年3月22日,王林隨三十團迎來了進入東北的第一次作戰,對手是美式裝備的國民黨軍王牌——新一軍。在開原、靠山屯連續殲敵1000余人后,4月5日,二營營長沈永松帶領四連掩護部隊轉移,團衛生所長王林和四連戰士并肩作戰。營長身負重傷,仍堅持指揮,打退敵人再次進攻后,四連陣地上只剩營長、指導員、通信班長和王林等人。一顆子彈擊中王林左臂,他顧不得包扎,忍著傷痛,將營長背下戰場后,自己也因失血過多,一頭昏倒在地上。戰斗結束后,他被評為團戰斗模范,并光榮入黨。
不久,王林進師教導隊政治隊學習,一年后被任命為七連指導員。1947年4月,遼沈戰役大幕拉開,他隨三十團連續參加攻克義縣、錦州,解放沈陽的戰斗。11月1日,部隊改編為解放軍一一六師三四八團,隨即入關參加平津戰役。
打天津時他已是三四八團一營副教導員。11月14日,解放軍總攻入城后,一營沿海河邊從南向北疾進,接連打下四座橋后,凌晨3點多鐘,王林帶領三連三排一鼓作氣率先攻下了金湯橋。
當渡過長江參加完湘西戰役和廣西戰役后,解放戰爭已進入尾聲了。
在朝鮮的日子
短暫的和平被來自朝鮮的炮聲打斷。1950年10月21日晚,在夜幕的掩護下,身著志愿軍軍裝的王林跨過了鴨綠江。
在朝鮮的兩年多時間里,王林和他的戰友創下了幾項之“最”。首戰云山即重創美軍所謂的“開國元勛師”——騎一師。
二次戰役中,二營的任務是切斷公路,配合師團主力的圍殲行動。四連在凌晨搶先到達云山至寧邊公路東側的110高地。1950年11月27日拂曉,美軍二十五師二十四聯隊的身影在公路上出現,激戰隨即爆發。敵機輪番轟炸,炸斷了電話線。四連通信員把副指導員寫的“前面打得很激烈,傷亡很大,指導員負重傷”的急件交到王林手中。王林和營長短暫商量后,立即趕到四連陣地指揮戰斗。趁著戰斗的間隙,王林組織戰士們搶修工事,揀敵人丟下的彈藥補充自己。美軍再次集結四個連兵力,由坦克掩護,分兩路攻擊。空中十幾架美機呼嘯俯沖輪番掃射,發射火箭,投凝固汽油彈,陣地被淹沒在火海濃煙中。四連指導員再次中彈而犧牲,通信員先用炸藥包將突上來的敵坦克炸毀,又緊握卡賓槍猛掃敵群,彈盡之后又撿起帶刺刀的步槍沖向敵群,連續斃敵數名后中彈倒下。兩名機槍手扔掉被炸壞的機槍,撿起敵人丟棄的手榴彈和步槍還擊……從拂曉到黃昏,數度進攻失敗的美軍只好撤出戰斗。
接連參加五次戰役后,1952年秋天,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雙方處于對峙局面。志愿軍利用坑道進行防御的同時,不斷地開展小分隊活動,向敵擠占陣地。在征得團長高克的同意后,王林帶領炮兵連長等人,先后7次深入敵后偵察,摸清當時敵情,做好圍殲守敵的準備。
戰斗打響后,敵指揮所首先被端,志愿軍只用5分鐘便占領美軍全部表面陣地,20分鐘即全殲一個加強連,斃敵135人,俘虜18人。
成功的偷襲經驗在不到一個月后便被王林再次運用。在他的精心組織指揮下,二營六連以同樣的手法,于10月6日晚強襲高陽岱北山的美軍陣地,殲敵一個加強排。
戰爭即將結束前的1953年,王林調任一一六師三四六團團長。
毛主席說:這樣訓練好!
從朝鮮戰場歸國后,一身硝煙的王林才得以回了一趟灌云老家。在這以后的40多年中,練兵備戰成為他的重要工作內容。1962年任三十九軍一一六師副師長時,率部南下8000多公里奔赴福建前線;兩年后,又從與他結下血肉情緣的三四八團四連中,挑選出百名神槍手,親自帶隊進京參加軍事大比武,最后以優異的成績被國防部授予“神槍手四連”稱號。
1969年7月,王林任一一六師師長。珍寶島事件后,沈陽軍區決定選擇“戰場”進行演練。這時的一一六師正在遼寧阜新醫巫閭山一帶進行國防施工,施工的地點恰恰就是該師的預定戰場,這時一個念頭在王林心中閃現。他召集師里其他領導講述自己的構想:“根據軍區意圖,我師的戰場就是現在的施工地域,正好可以將各級干部集中察看地形。施工結束后部隊立即在原地野營拉練,充分熟悉戰場和地形。醫巫閭山南端的義縣、錦州又是我師遼沈戰役中戰斗過的地方,既可進行傳統教育,又能接近實戰練兵。”同時他提出一定要練練鐵板腳,回駐地時不乘車,達到走一路練一路的目的。這一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并決定由王林親率三四八團先行實施,摸出經驗后拿到三四六團檢驗,然后再到三四七團總結完善。
沈陽軍區司令員陳錫聯看了前期的拉練報告后,立即指派軍區政治部副主任楚農田帶領工作組隨部隊行動,指示他們要認真總結經驗,以指導全區部隊。很快軍委總參謀部也作出反應,由總參軍訓部部長薛連璧率工作組到三四六團進行指導。形成總參、軍區、軍、師四級領導同隨三四六團行動的局面。
行程1200華里的野營拉練,再一次讓一一六師成為全軍的一面旗幟。晝夜兼程長途奔襲,練打坦克、打飛機、打空降,偵察、警戒、防空、露營、野炊,走訪遼沈戰役戰場……這些充分接近實戰的作業項目在26天的行程中一一得到演練。
令王林沒想到的是,他策劃的這一行動不但得到軍區和總部首長的肯定,毛主席在一份總結報告上親筆作“這樣訓練好”的批示。1970年冬天,總參在北京召開全軍訓練會議后,全軍掀起了冬季野營拉練高潮,并形成了每年一次的制度。
1979年,王林在擔任三十九軍副軍長時又調赴新疆,1984年擔任烏魯木齊軍區副參謀長。
王林現在遼寧大連某干休所里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