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崢嶸歲月 > 鐵軍新前鋒
鐵軍新前鋒
作者:司偉寬 李 亮 李生壘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 日期:2015-06-17 瀏覽次數:8327
眾志成城
濟南軍區某集團軍是當年新四軍的一支勁旅,是鐵軍的“前鋒”,也是新四軍老部隊中少數保持軍級完整建制的部隊。
“前進,前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每當聽到這慷慨激昂的《新四軍軍歌》,時光仿佛又把我們帶進了那戰火紛飛的年代;抗日戰爭期間,這支部隊夜襲滸墅關、保衛郭村、決戰黃橋,打得日偽頑軍聞風喪膽;解放戰爭期間,這支部隊在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豫東、上海等戰役中攻必克,守必固,威震敵膽;抗美援朝,這支部隊萬里赴戎機,風雪戰長津,戰功赫赫,盛名于國門之外。
憶往昔,鐵軍先鋒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看今朝,前鋒勁旅銳氣不減續寫新篇。
前鋒新瑞鋼刀淬火
2008年仲秋時節,塞北荒原。
某綜合訓練基地戰車轟鳴,沙塵飛揚,“新四軍第一縱隊”的戰旗高高飄揚。這個集團軍部隊千里機動來到這片成吉思汗曾揮戈馳騁的古戰場,參加“礪兵—2008”對抗演習。
這次演習既是對我軍現行軍事體制作戰能力的綜合檢驗,也是我軍第一次組織復雜電磁環境下旅團規模的士兵自主對抗演習,更是我軍歷史上信息化技術含量較高的一次實兵實彈演習。36個國家的國防部長、總參謀長和軍事觀察員組成的110人軍事觀摩團,在演習多個現場進行觀摩。
隨著3顆紅色信號彈劃破黎明,戰斗打響了。
在猛烈的空中、地面火力壓制過后,這個集團軍近百輛裝甲戰車和坦克如同滾滾鐵流,兵分多路向“敵”陣地以排山倒海之勢撲去。然而,遇到了敵坦克、火炮密集火力的頑強阻擊。這時,數架殲擊機、武裝直升機從空中進行火力支援,彈雨傾盆而下,掩護地面部隊繼續攻擊。
當地面部隊突破敵前沿陣地時,空中數架運輸機轟鳴而來。緊接著,一個個五彩繽紛的降落傘,向著金色的草原徐徐落下。荷槍實彈的傘兵突擊隊,像一把尖刀直插敵防御縱深。
偵察分隊報告:“發現敵右翼前沿陣地集結密集坦克,可能給我左翼攻擊造成阻力,請求給予火力支援。”
“命令炮兵群對敵右翼前沿實施火力壓制,掩護我攻擊群快速突擊。”
命令剛一發出,一發發炮彈就準確覆蓋目標。緊接著,一輛輛步戰車全速前進,向敵前沿陣地實施突擊。
最終,這個集團軍的機械化部隊在環境生疏和迥異的塞外氣候條件下,打破了我軍信息化建設水平最高的某裝甲團連續7年演習不敗的記錄。
當得知這支部隊就是目前唯一保留完整的新四軍老部隊時,對方伸出大拇指說:“敗給新四軍的傳人,我們心服口服!”
2008年10月下旬,剛剛走出“礪兵—2008”的硝煙,這個集團軍又以一場“前鋒—2008”的迎外演習,吸引了中外媒體的關注。
這次演習,是以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為背景,著眼裝甲部隊在現有編成內可能擔負的作戰任務,采取上導下演、多級同步展開、多課題實兵實彈檢驗的方法組織實施的,目的是全面檢驗參演部隊首長、司令部組織指揮能力和加強營合成作戰能力。除了展示我軍信息戰、火力戰的能力之外,還展示了我軍在聯合作戰小型化上的創新發展成果。將合同訓練向營一級拓展延伸,這本身就意味著將營作為我軍陸軍基礎戰術單元獨立遂行作戰任務,對營連指揮員的合成指揮能力進行一次全面的鍛煉和檢驗。
這次演習,也是中國軍方第一次如此規模地向外國軍事留學生開放。
炮火準備
演練結束,就讀于國防大學的法國陸軍上校弗魯阿爾·盧瓦克羅歇·奧斯特觀摩后評價說:“中國軍隊的指揮官不僅能夠制定恰當的戰略戰術,更能有效地執行這些想法。”在觀摩了演習部隊旅、營兩級指揮所作戰籌劃和山地進攻戰斗實施后,巴基斯坦空軍上校扎西德·哈姆迪·齊阿尼說:“這次軍演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的兵種多,但是從戰斗組織、作戰指揮到戰斗實施都非常完美,我收獲了許多教室里無法展現的東西。”
和平年代續寫輝煌
這個集團軍在戰爭年代就留下了“蘆蕩火種魚水情深”,“解放上海露宿街頭”等許多美名。新時期,這支來自于人民,發展壯大于人民的部隊,時刻牢記肩負的神圣使命和根本宗旨,率先叫響了“視人民如父母,把駐地當故鄉”的口號,把新四軍的光榮傳統發展創新,用實際行動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份合格答卷。
2009年初,中原大地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旱情。一時間,大地干裂、河道斷流、麥苗枯黃……
正在山東菏澤老家休假結婚的該集團軍某裝甲旅三級士官尹利堂,看到肆虐的旱情后,積極發動群眾抗旱保苗,主動捐出結婚用的6000元錢打機井,還親自幫助16個孤寡老人和困難戶澆地200余畝,和新婚妻子度過了一個“抗旱蜜月”。故事發生后,當大家把目光都聚到他身上時才發現,他是在黨的創新理論哺育下成長起來的一名優秀士官。入伍10年,6次被評為優秀士兵,3次被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4次榮立三等功。被全軍、軍區確定為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典型進行宣傳。
看似偶然,實則必然。長期受新四軍優良傳統的熏陶,使尹利堂形成了革命軍人應具備的價值觀,擁有了革命軍人必不可少的強大精神支柱。
然而,這只是新四軍傳人的一個。人們不會忘記:1975年河南抗洪、1998年長江抗洪、2003年黃河抗洪、2007年淮河抗洪中裹滿泥巴的褲腿,汗水濕透的衣衫;不會忘記在2008年初抗擊雨雪冰凍災害中爬冰臥雪戰嚴寒的身影;更不會忘記2008年抗震救災中高舉“鐵軍來了”戰旗的那支部隊,在四川汶川為災區人民做出的巨大奉獻。
鐵軍勁旅英雄輩出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在新的歷史時期,某集團軍一茬一茬的官兵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為新四軍鐵軍精神注入了時代元素,唱響了“前鋒之歌”。用“鐵心向黨、勇當先鋒、顧全大局、熱愛人民”的“前鋒”精神,詮釋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
70多年來,這支部隊在黨的領導下,從藍天暴動到一江山島登陸,從河西走廊剿匪到松花江畔集結,從南疆守衛到赴京戒嚴,足跡踏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伴隨著共和國的成長,這支部隊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這個集團軍90%的部隊官兵住上了別墅式營房,武器裝備從小米加步槍變遷為飛機、坦克加大炮,官兵的軍服更是換了一身又一身,生活水平也從“吃不飽”變成了吃營養、吃文化,體制編制更是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然而,不管硬件怎么變,這支部隊不變的是鐵心向黨、聽黨指揮的堅定信念;不變的是任務重于生命、使命高于一切的鋼鐵意志;不變的是不畏強敵、敢打敢拼的戰斗精神和頑強作風;不變的是革命軍人的政治本色和人民軍隊的根本宗旨。
“前進,前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前進,前進,我們是英雄的前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