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稿 > 橫渡長江 進軍江南
橫渡長江 進軍江南
作者:譚知耕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 日期:2015-03-09 瀏覽次數:8380
譚知耕
嶧縣整訓
淮海戰役結束后,我華東野戰軍第四縱隊指戰員,帶著勝利的喜悅,于1月中旬北上山東嶧縣整訓,為橫渡長江,進軍江南作準備。整訓后期,按照中央軍委的命令,華東野戰軍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我第四縱隊改為第二十三軍,屬第七兵團建制,陶勇任軍長,盧勝任政治委員,下轄第六十七、第六十八、第六十九師,師團干部也作了調整。上級決定我由六十八師師長改任六十九師師長。通過整訓,部隊更加團結,編制更加統一,兵員和裝備更加充足,戰斗力有了新的提高,全師面貌一新。
江邊備戰
第二十三軍于2月18日結束整訓。我軍原預定參加中突擊集團的渡江作戰,粟裕等首長考慮到我軍人員多系蘇中子弟,對該地區的長江兩岸地形和民情比較熟悉,遂決定我軍暫歸第十兵團指揮,參加東突擊集團的渡江作戰。我軍受領任務后,在連續20多天的行軍中,沿途人民群眾載歌載舞,簞食壺漿迎親人,廣大指戰員情緒高昂,許多同志路過家門而不入。3月11日,我軍各師先后抵達泰州地區,展開了緊張的渡江作戰準備工作。
結合部隊思想實際,開展了“說勝利,查準備”活動,分析渡江作戰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檢查準備工作的差距,樹立勇于克服困難的勝利信心。破除一些北方籍同志認為“江無底、海無邊”怕翻船的恐懼心理,糾正一部分人以為淮海戰役消滅敵人幾十萬,現在渡江不成問題等輕敵思想,掀起了一個既轟轟烈烈又扎扎實實的渡江作戰練兵熱潮。
渡江作戰與我們以往的作戰不同,首先,須有足夠的船只和熟悉長江潮汛規律和馭船技能的船工。蘇中區支前機構為我軍找來了興化、江都、寶應等地的大批船只,我部還動員了部分江邊漁船,并改制了一些機帆船和木排,籌集了大小船539只。訓練了大批水手,選調了一批優秀班長、排長任船長。開展了人、船、武器三結合的作戰演習和水上練兵運動。解決暈船問題,著重練習游泳、劃船和使用各種救生器材,反復演練上下船,編隊航渡,水上射擊,灘頭爆破,登陸沖擊等動作,進行綜合航渡和登陸演習。根據船只大小、航速快慢和不同任務,進行了戰斗編組,把深諳水性、技術嫻熟的船工和熟悉長江兩岸情況的人編入突擊隊。江岸觀察所晝夜不間斷地進行觀察,并選派干部潛入江南偵察,查明地形和敵情。還疏通了出入長江的港灣。師團進入指定位置后,分別舉行了渡江南下、殲滅蔣軍的誓師大會。我和師政治委員伍洪祥等分別進行了動員和授旗。
師受領擔任軍第一梯隊突擊任務,我既感到很光榮,又覺得責任重大。我對如何完成上級賦予的作戰任務,強調了以下幾點:認真領會一舉登陸,釘住釘子,堅決打垮敵之反擊,保證后續部隊源源登陸的作戰指導思想;要求第一梯隊第二○七團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握以偷渡為主結合強渡的戰術手段,在偷渡上做文章,在“快”字上下功夫;要求第二、第三梯隊做到一波接一波地準時啟渡,堅決登陸,迅速投入戰斗,擴大突破口,向縱深猛插。
突破江防
4月20日,國共談判以國民黨南京政府拒絕在和平協議上簽字而宣告破裂。20日夜,中突擊集團首先勝利渡江,21日,東、西兩個突擊集團同時展開渡江作戰。
正當我大軍即將展開渡江時,4月20日,由鎮江方向駛至三江營口岸段的英艦“紫石英”號和“伴侶”號,首先向北岸我友鄰部隊陣地轟擊,發射炮彈600余發,打死打傷我指戰員,損毀我火炮、房屋。我炮兵予以猛烈還擊,“紫石英”號多處中彈起火,被迫駛至鎮江附近擱淺,“伴侶”號負傷逃遁。4月21日上午9時,英艦“倫敦”號和“黑天鵝”號又從下游溯江而上向我尋釁,進至泰興以南七圩港段江面上,以艦炮猛轟我第六十八師第二○二團(該團在江邊備戰時由六十九師指揮)渡江出發陣地。該團團長鄧若波犧牲,團政委陳堅等40余人負傷。我師第二○五團陣地亦遭敵炮擊,造成傷亡。我指戰員對帝國主義的武裝挑釁,無不義憤填膺,炮兵立即猛烈還擊,艦上“米”字旗被打得粉碎,飄落長江,艦上兩度懸掛白旗和用廣播求饒,以往那種橫沖直撞,不可一世的氣焰,掃地以盡。當時由于我軍炮兵缺少穿甲彈,故未能將英艦擊沉。
21日15時,我在電話里向陶勇軍長報告:“一切都準備就緒,只等命令一到,立即啟航。就是老刮東南風,對帆船南渡不利?!碧哲婇L似乎胸有成竹地說:“風向也可能變化的。”我正在擔心之時,風向逐漸地變了,由東南風變成了西北風了,真是天遂人愿!指戰員稱贊上級選擇的渡江時機好,氣象預測準。幾位年長的船工圍著我高興地說:“三國時代,諸葛亮借來東風打敗了曹操的水軍,這次毛主席借來了北風,一定能打敗蔣介石!”還有不少船工焚香祝禱。
19時30分,起渡時刻到了,在蒼茫的夜色中,滿載著突擊部隊的戰船,迅速駛出各渡點,乘著西北風,沖破洶涌的波濤,向南岸疾駛而去。敵人的炮火相當猛烈,炮彈不時在我船隊周圍爆炸,激起一兩丈高的水柱,水花濺濕了指戰員的衣帽。有的船只被打翻了,有的干部戰士犧牲、負傷了,但大家毫不畏懼,勇往直前。船工水手奮力劃船。篷索被打斷不能升帆,就搖櫓劃槳,甚至用鐵鍬和手劃水前進。船板被打穿漏水,就用棉花、衣服堵,負傷的同志用身體堵住漏洞。有的船工負傷后,仍堅持駕船。船工犧牲了,戰士們立即接過舵把繼續搖櫓前進。許多干部戰士主動用身體掩護船工。
我師第二○七團三營在團參謀長袁俊的率領下,從王坍港兩側登陸一舉成功,19時50分,南岸升起三顆紅色信號彈。當我戰士沖進敵人碉堡時,有的敵官兵連酒杯、麻將還沒來得及放下,就舉手投降了。我后續部隊陸續出港,揚帆飛渡。原來預計橫渡4000米寬的長江需要1小時左右,結果只用了20分鐘就順利登陸了,我們喜悅的心情是任何筆墨也難以描繪的!
23時左右,全師(包括支援火炮和民團)1.2萬余人全部登陸完畢。拂曉前,掃清30余平方公里地域內的殘敵,鞏固了登陸場。全師(包括船工、民工在內)僅傷亡50余人。23日,軍部偵察營乘勝攻占常州,完成上級賦予的切斷寧滬鐵路的任務,堵住了南京敵人東逃上海的去路。
堵殲逃敵
4月23日下午,軍首長命令各師由現地出發,分路并肩追擊,第六十八師于金壇縣白塔鎮殲敵第五十二軍一部,并擊潰江蘇省保安旅,俘敵少將旅長王公長。我師進占金壇,俘敵200余人。軍首長命令我師沿金(壇)溧(陽)大道迅速前進,全師于當日15時由金壇出發,但前衛部隊到達大浦附近的水風橋北岸時,橋被敵人破壞了。這條河寬雖不到百米,但水深泥厚,無法徒涉。我指定第二○六團參謀長孫斌、主任楊盛率兩個連架橋。在軍民共同努力下終于架成了簡便浮橋,笫二天早晨部隊又繼續前進了。
經70余里急行軍,前衛第一營當日下午進至溧陽城郊。經查明城內有敵軍一個團駐守,他們遂乘敵人混亂之機,改換成敵人的服飾,冒充敵人第二十八軍掩護部隊,由西門和北門進入城內,突然向敵展開猛烈攻擊,一舉殲敵800余人,繳獲汽車30余輛,解放溧陽城。
26日拂曉,我們從抓到的一名敵軍中校供出的情況得知,由南京向杭州撤逃之敵第四十五、六十八軍和軍政機關人員正沿公路及其兩側朝這里擁來,先頭已過南渡,正向溧陽前進。根據這一情況,我立即作了部署,各部正在進入陣地時,一股敵人沿公路蜂擁而來,來敵雖多,但秩序混亂,戰斗力極弱。我即命令各團按原計劃勇猛出擊。激戰6小時,各部已殲滅了進入南渡以東地域之敵。此時,我友鄰二十軍和我軍第六十八師已進到南渡西南,正與南逃之敵激戰中。當戰斗基本結束,突然報話機傳來陶勇軍長的聲音,說他率警衛營一個排繳獲敵人的汽艇,由金壇沿河南下溧陽,在董家舍、古瀆附近遭到西岸敵人的阻擊,正在激戰中。我聞訊大吃一驚,立即命令第二○五團派一個營、由副團長王守志率領沿河右岸北進趕去救援。我親自率領師特務連一個排、沿河左岸去接應。當我到達溧陽北的胥渚時,陶軍長的汽艇正沿河而下,我的心才放下來。溧陽戰斗,我軍及時完成了切斷寧杭公路,堵住向杭州逃竄之敵的任務。
譚知耕(左)向杭州進發時的英姿
警備杭州
5月3日杭州解放后,浙江殘敵大部逃往沿海島嶼,部分逃竄山區。我軍奉命歸建第七兵團,擔任以杭州為中心的警備任務。上級命令陶勇軍長為杭州警備司令,第六十七師擔任杭州外圍各地警備任務;第六十八師擔任杭州市區警備;我師擔任西湖和錢塘江大橋地區的警備任務,并任命我為西湖區警備司令。
我和伍洪祥政委從軍部受領任務后,便向副師長余光茂,參謀長陳桂昌,政治部主任梁竹吉和各團領導同志傳達了軍首長的指示,共同研究了怎樣圓滿完成西湖區的警備任務。伍洪祥政委特別強調指出,我師部隊第一次進駐省會大城市,所擔負的任務艱巨,責任重大,要防止自滿松勁情緒。我接著說:今天我們所面臨的是新任務,新的斗爭對象和新的斗爭方法,連生活環境都是新的,各部進入指定區域后,立即向街道、工廠、學校和機關派出宣傳隊,張貼布告,向人民群眾宣傳黨的城市政策和我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以及《約法三章》《入城守則》,文藝工作者分別到工廠、學校演出文藝節目,教唱革命歌曲,使黨的政策及時和新區群眾見面。
為了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確保城市的安定,我師和第六十八師派出了警衛分隊,對市區所有重要目標進行日夜警衛,對名勝古跡和外國僑民實行重點保護。組織了糾察隊,分區日夜巡邏。此外,還選派一批干部參加地方政府接收偽政權的工作,并在政府統一領導下,打擊哄抬物價、買賣金銀等投機倒把活動。穩定了市場,安定了人心。我軍嚴格的紀律,優良的作風,博得了新區人民的贊揚。
5月20日,軍首長親率六十七、六十八師冒雨兼程北上,參加對上海市區作戰,在協同友鄰殲滅上海之敵中作出了貢獻。我師為軍后衛,剛進到松江縣時,上海守敵除湯恩伯率5萬余人乘軍艦先期逃竄外,其余25萬余人全部被殲,27日上海解放。
從1949年1月10日淮海戰役勝利結束,到5月27日上海解放的4個多月時間,我二十三軍先后殲敵3.6萬余人,在我軍的光榮史冊上增添了新的一頁,我作為親歷這一偉大歷史轉變過程的革命戰士之一,雖只是滄海中的一粟,但這段時間卻是我在革命戰爭熔爐中鍛煉成長的難忘歷程。
?。ù宋臑樽T知耕生前所寫的回憶錄,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