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史林新葉 > 《新四軍概說》——一份侵華日軍秘密資料被發現
《新四軍概說》——一份侵華日軍秘密資料被發現
作者:周再興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 日期:2015-01-21 瀏覽次數:8379
由《鎮江日報》社會新聞部記者牽線聯系,經新四軍茅山紀念館主動爭取,從臺灣收藏家徐宗懋先生手中借到一份抗戰時期侵華日軍秘密資料《新四軍概說》。根據我們的深入了解,這份史料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但限于價格太高,無法收藏原件,只能進行復制使用。
這份文物是在《鎮江日報》組織開展的“走進塵封的歷史 聚焦‘鎮江淪陷記’影像版”征集鎮江老照片活動中,經記者介紹得知臺灣收藏家徐宗懋先生收藏有抗戰時期侵華日軍關于新四軍的史料。經我們邀請,12月23日,徐宗懋先生攜帶資料到鎮江。據徐先生介紹,該資料是在朋友的幫助下從一位日軍老兵手中收集到的。該資料紙張已經泛黃,封面題名為《新四軍概說》,采用日文豎排,油印而成,目錄2頁,正文35頁,7600字左右。封面右上角印有“昭和十七年六月”,顯示這份檔案印制于1942年;左下角印有“在南京日本總領事館”,顯然這是印刷地點;封面上還有一個“秘”字紅色印章,表明這是一份秘密資料。
《新四軍概說》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新四軍沿革,包括新四軍成立前——江西等地紅軍游擊隊活動情況;新四軍編成和國共沖突激化(皖南事變)后新四軍改編。第二部分為最近兩年新四軍現狀,包括概況、所在地(江南地區、江北地區)、組織(軍組織、黨組織、政治組織)、政治、經濟、宣傳(一般民眾、日本軍、南京政府、重慶軍)和教育七個方面。這份資料有多處提到鎮江,例如正文第一部分末尾提到,(新四軍)“侵入根據地大茅山中心區溧水、金壇、句容等地擾亂,在京滬沿線的鎮江、丹陽、無錫、常州等地襲擊,鎮江南方韋崗為我軍最初戰斗交火的地方”。
目前學術界的研究多側重于利用當時新四軍自身的史料來考察其英勇抗戰的業績,在日偽軍史料缺乏的條件下,以日偽言論為切入點,從反面論證新四軍戰績和闡述鐵軍精神的研究還十分薄弱。利用這樣的侵華日軍史料進行反證式研究,對于進一步拓展新四軍史、抗日戰爭史研究領域,建立起全方位研究體系具有較高的價值和意義。
24日,根據筆者對同類新四軍紀念館的調查和向新四軍研究權威專家、南京大學根據地研究所馬洪武教授、鐵軍雜志社劉順發副主編的咨詢,這份檔案應是在大陸首次“面世”。根據初步研究,專家們認為通過這份檔案可以看出,日軍當時的情報工作非常得力,對新四軍的歷史沿革、活動區域、組織、宣傳、教育等方面的情況掌握得比較深入和具體。這在當時可能對新四軍作戰造成了不利影響。
另一方面,這份檔案也反映了日軍眼中的新四軍良好的素質、新四軍與群眾的密切關系,以及新四軍卓有成效的經濟、組織、宣傳、教育工作。如檔案中提到,日軍認為比起“重慶軍”(國民黨軍)和雜牌軍,新四軍的軍紀更好,素質更高;新四軍實行合理負擔、改善民生、擴充生產的根本的經濟政策,比如地租實行25%減免、停止地租附加稅、新設所得稅、資本家繳納救國捐和救濟捐、開辟荒灘地和荒山、防止物價騰貴、生產擴充動員熟練勞動者等;新四軍采取夜學、識字班、民眾俱樂部等形式,設置大眾黑板、新聞、講演、體育、壁報、戲劇等方法,利用識字運動極力開展抗日教育、民族教育,實施對居民進行抗日革命教育,努力普及革命知識分子及干部。新四軍對日本軍采取游擊戰、宣傳戰、諜報戰,展開捕虜,利用其優厚待遇,宣傳慫恿投降,宣傳揭露日本內地物資不足、生活逼迫等社會困境,促使日軍士兵厭戰、反戰。
經過我館文史專家深入細致研究和向國內新四軍研究權威專家咨詢,一致認定這是一份罕見的侵華日軍史料,對于研究日軍情報工作以及新四軍抗戰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盡管沒能最終收藏這份史料,但是徐宗懋先生慷慨允許我館無償復制使用,并希望能使這份檔案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在這里,我館對徐宗懋先生的大義之舉,表示誠摯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