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島嶼戰爭 > 名家點評 > 朱文泉上將七年磨一劍——潛心撰寫《島嶼戰爭論》填補軍事理論空白
朱文泉上將七年磨一劍——潛心撰寫《島嶼戰爭論》填補軍事理論空白
作者: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15-01-04 瀏覽次數:8326
南京軍區原司令員朱文泉上將的嘔心力作《島嶼戰爭論》于2014年10月出版后,廣受好評,專家學者給予了高度評價。 這部鴻篇巨制是朱文泉上將辛勤耕耘播種的結果,是思想、智慧和心血的結晶。
南京軍區原司令員朱文泉上將的嘔心力作《島嶼戰爭論》于2014年10月出版后,廣受好評,專家學者給予了高度評價。中央軍委原副主席遲浩田上將在為該書所作序言中稱:“《島嶼戰爭論》融古通今,資料翔實,思想深刻,氣勢恢宏,不僅填補了我軍軍事理論的一個空白,而且對世界島嶼戰爭研究也是一個積極推動,值得廣大讀者特別是有志于在軍隊建功立業的年輕軍官們深入研讀?!?/span>
這部鴻篇巨制是朱文泉上將辛勤耕耘播種的結果,是思想、智慧和心血的結晶。自2007年9月離任南京軍區司令員后,他不忘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安全的神圣使命,在強烈責任感的驅使下,集數十年軍旅生涯實踐經驗,查找、核實大量與島嶼戰爭相關的資料,堅持每周六天寫作,并廣泛征求專家學者的意見,進行反復修改,歷時7年,完成了這部長達127萬字的軍事理論專著。將軍說,想通過這部書來“告訴祖國的年輕一代:中國的出路在于建設海洋強國,保衛海洋強國,國家和軍隊必須有能力打贏島嶼戰爭和其他一切戰爭!”
《島嶼戰爭論》全面深入地論述了島嶼的形成、戰略意義、4000多年的島嶼戰爭歷史、當今世界島嶼爭端,系統理性地剖析了引發島嶼戰爭的原因,總結探索島嶼戰爭的戰略謀劃、作戰原則、選將用賢、技術創新、裝備發展等。同時,作者對島嶼戰爭的天文氣象、海況環境、后裝保障、上兵伐謀、國際法理,以及在加速發展的新軍事革命中島嶼戰爭的演進變化等等,都進行了前瞻性的思考。
全書分為勢論、因論、略論、術論、將論、戟論、象論、給論、心論、法論、備論、瞻論等12 篇,共計90章。有十大創新亮點——首次提出軍隊要打贏兩種戰爭。一種是真實的戰爭,一種是準備的戰爭。準備就是戰爭,要用戰爭的精神狀態去抓戰爭準備。首次提出三場戰爭,即陸戰爭、海戰爭與天戰爭,以及未來四大熱點戰場即太空、網電、深海、極地。首次提出現代戰爭爆發的三段論,即“政治—非武力斗爭—戰爭”。非武力斗爭上升為一個獨立而重要的階段。首次提出無人戰、無形戰、無聲戰、無邊疆作戰的“四無”是未來戰爭的基本形態。首次提出未來綠色戰爭的主要標志,即少傷亡、少破壞、低耗、環保。首次提出島嶼進攻作戰的十大原則:全程奪取并保持制控權;制敵必須知敵;選擇有利的登(著)陸場;組織強有力的工程保障;登(著)陸場是名副其實的“死亡地帶”,指揮員要敢于拼決心、拼實力、拼速度;堅決統籌島上與島外兩個戰場;充分依托信息化指揮平臺,實施扁平式集中指揮;出其不意地發起進攻行動,確保戰役戰斗的突然性;持續實施突然猛烈的火力突擊與支援;不斷變換創新進攻作戰方法。首次提出戰場環境的天象、海象、氣象和島(陸)象等“四象”概念。首次提出后勤保障必須搭建A8S平臺,即后勤保障必須實現時間、地點、數量、質量和信息、指揮、配送、管理等8 個方面的精確,特別強調必須留有余地。首次提出軍種結合部是嚴重隱患的理念。首次總結歸納為將者的九大要義,即要有三才(統御才能、指揮才能、政治才能)、三德(忠、勇、愛),還要能三戒(戒勝縱、戒懈惰、戒私欲)。
這部專著集中反映了島嶼戰爭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對國防與軍隊建設、軍事斗爭準備和軍事理論創新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解放軍報》、中央電視臺等中央媒體都作了專門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