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才子蕭華
作者:吳東峰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 日期:2014-12-16 瀏覽次數:8328
1946年5月,蕭華與羅榮桓、曾克林(從左至右)在安東
蕭華將軍豐姿秀美,面如朗月,英氣逼人,任總政主任年正40,凡出面參加活動,人人爭前覓其容色。
蕭華將軍喜跳舞,年輕英俊,舞姿優美,一下舞場即有“轟動效應”。
1955年,蕭華將軍授上將軍銜,時年39歲,為57位上將中最少者。
蕭華12歲參加共青團,13歲任團縣委書記,曾動員萬名青年參加紅軍。1930年春,毛澤東至興國,見蕭華聰慧過人,口筆兩利,甚愛之,偕之交紅四軍政治部主任羅榮桓,曰:“此人日后將大有出息!”蕭華初任紅四軍青年委員,后任紅軍總政治部青年部部長等職。
林彪要求高,眼界高,極少表揚部屬。紅軍時期某日,林彪召蕭華匯報后,指其背影與軍參謀長陳奇涵曰:“看來你的這個興國小老表我們選對了。”
1933年8月5日,紅軍“少共國際師”于江西博生(今寧都)誕生,蕭華任師政委,時年17歲。蕭華率7000“娃娃兵”馳騁疆場,先后參加了黎川戰斗、團村大戰、驛前戰役、石城保衛戰等。蕭華戰法靈活,或空城計,或拖刀計;或迷魂陣,或麻雀陣;或火攻,或水攻,聲東擊西,神出鬼沒,“娃娃兵”威震沙場,其戰斗力幾與主力部隊不相上下。其時,“少共國際師”師長為吳高群。
蕭華將軍富有政治工作經驗,且有創造性、藝術性。
1934年初春,紅軍供給困難,士氣受挫。某日晚,時任一軍團政治部主任的羅榮桓舉火把訪蕭華,問計曰:“能否拿出辦法來,活躍部隊,鼓舞士氣?”次日,蕭華即提出開展“紅軍青年沖鋒季”競賽活動的建議,其口號為“四不五要三努力”,“四不”為不生病、不掉隊、不怕苦、不犯紀律;“五要”為每人要識三百字、要團結友愛、要積極參加文體活動、要搞好軍民關系、要講究衛生;“三努力”為努力提高政治覺悟、努力提高軍事本領、努力提高文化水平,并以《蘇武牧羊》譜曲教唱。羅聞之大喜,撫其頭贊曰:“我知道你一定會拿出辦法來?!?/span>1950年10月,羅榮桓在全軍首屆青年工作會議上指出:“‘紅軍青年沖鋒季’雖然在執行中有些偏激現象,但它所取得的成績是主要的,它的歷史意義是不可低估的?!睋?,蘇聯專家曾將此活動翻譯為:“青年紅軍在春季里的活動像沖鋒槍那樣迅猛?!?/span>
蕭華將軍回憶言,紅軍初期,青年工作異常活躍。1931年1月,蘇區共產主義青年團于瑞金召開首屆團代會。嗣后,團中央發布《關于青年工作的決議》,紅軍總政治部頒發了《紅軍青年工作的條例》以及《關于團與青年工作的訓令》等。是時,紅軍中建立和完善了青年工作機構:軍以上單位有青年部,師有青年科,團有青年干事,連隊有戰士兼任的青年委員。將軍又言: “紅軍時期,做青年工作不會教唱歌不行,不會表演節目也不行。”
抗日戰爭時期某日,毛澤東于延河邊散步,遇王新蘭,有人介紹之:“蕭華的對象?!泵珕柾酰骸跋胍娛捜A嗎?”對曰:“心里想,嘴巴不想?!泵笮?,即命有關人員調王新蘭至一一五師工作。1939年底,王新蘭輾轉至一一五師,喜見蕭華。1940年,蕭華與16歲的王新蘭喜結良緣,人稱“郎才女貌,天生一對”。國民黨電臺曾播新聞曰:“延安最近給匪首蕭華送來一個美人,此人經過特種諜報訓練,能飛身上馬,雙槍百發百中。”是時,蕭華24歲,任八路軍一一五師政治部主任。
建國前夕,蕭華將軍曾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團團長,率領第一個友好使節團到布達佩斯參加第二屆世界青年聯歡會,當選為第二屆世界民主青年聯盟理事,而后,應邀訪問了東歐諸社會主義國家。
1961年3月,蕭華將軍偕妻王新蘭自費回江西探親。其時,正值“三年困難”時期,將軍宿招待所,斷然拒絕為他做“三牲”葷菜,特意交代廚師只準做南瓜、番薯、芋頭、青菜。某日,食堂師傅偷偷加炒雞蛋與河蝦,將軍略動幾筷,均端給鄉親吃。
1964年《解放軍文藝》編輯部舉辦“四好連隊、五好戰土、新人新事”征文,一年半內,發表300多篇報告文學、散文、小型劇本、曲藝等征文作品。蕭華將軍欣喜萬分,建議集結成冊,并執筆作序,遂有《開頂風船的角色》《硬骨頭頌歌》《雷鋒班紀事》《三戰三捷》《好連長》《大路朝陽》等征文集出版。軍中一批年輕作家由此脫穎而出,如任斌武、朱光斗、金為華、肖玉、王宗仁、章明、甘耀稷、劉家駒、楊子才、葉楠、林雨、徐懷中、張永枚等。將軍為軍中文藝工作之貢獻,功不可沒。
蕭華將軍文采風流,先后出版詩集《長征組歌》 《鐵流之歌》和回憶錄《艱苦歲月》。
1964年春,蕭華將軍于病中創作《長征組詩》,以“三七句、四八開”格式,即每段詩用四個三字句,八個七字句組成,共十二段,首次發表于《解放軍報》,繼由戰友文工團改編為大合唱,易名《長征組歌》,1965年8月1日于北京民族宮禮堂正式公演,轟動京城。繼連續演唱三十余場,場場爆滿,盛況空前。此組歌大手筆,大制作,文辭壯麗,情真意切,既有豪邁之慨,又有婉約之美,聞者熱血沸騰,擊節而和,無不為之動容,傳唱至今已歷40余春秋而不衰,于國內外演出1000余場次,觀眾達上百萬,堪稱中國合唱史上之奇跡。
蕭華將軍回憶,《長征組歌》中第四段《四渡赤水出奇兵》原有“主席用兵妙如神”句,戰友歌舞團排唱時因“妙”字不好發音,改為“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蕭華將軍曰:“此為一字之師?!敝芏鱽碓唬骸按藶樯駚碇P?!?/span>
蕭華將軍回憶,周恩來總理極喜歡《長征組歌》。1966年6月至9月,周恩來“點將”戰友文工團帶《長征組歌》劇組隨同出訪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蘇聯等國,連演數十場。后又專門安排《長征組歌》赴蘇聯、日本等國進行訪問演出,共演出60多場次,所到之處受到熱烈歡迎。
“文革”前夕,江青至上海召開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林彪要蕭華參加,將軍聞之曰:“江青不是搞京劇改革嗎?怎么又管起軍隊的事來了?管得這么寬呀!”拒絕出席。陳伯達曰:“蕭華是紳士,不是戰士?!笔捜A將軍時任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
“文革”前某日,時任總政治部主任的蕭華將軍至軍事博物館審查展覽,見一幅《井岡山會師》油畫,林彪居畫面主要位置,將軍曰:“不妥,不妥。”遂將此畫剔除。
“文革”之初,周恩來聞造反派欲揪斗蕭華,與之曰:“蕭華同志從紅小鬼到總政治部主任,跟隨毛主席幾十年,他怎么會反對毛主席,反對毛澤東思想呢?”又問造反派:“《長征組歌》,你們能寫出來嗎?對毛主席沒有感情能寫出來嗎?”
“文革”中,蕭華將軍身陷囹圄,長達7年。將軍回憶,1967年12月,造反派炮制了一份《關于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蕭華的罪行和處理意見的報告》,他繼被關押于松樹胡同某院,居一屋,五平方米,一床,一凳,連轉身都困難。因“態度頑橫,拒不交代問題”,常被打得遍體鱗傷。獲釋時,全身浮腫,毛孔出血,望之令人愴然。
1974年9月,毛澤東審閱國慶25周年觀禮人員名單,揮筆添兩人:蕭華、劉志堅?!八娜藥汀笨只?,急指示專案組立即釋放蕭華,并為之趕制軍裝。蕭華將軍不領情,對曰:“當初你們為什么抓我?現在為什么放我?我要一個文字結論。”
蕭華將軍出獄后,朱德召見之。時年90的朱德元帥出門迎候,左手拉蕭華,右手拉王新蘭,上下打量,看了又看,連連道:“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1977年4月,蕭華將軍被任命為蘭州軍區第一政委兼甘肅省委書記。杜義德將軍告余,是時,杜出任蘭州軍區司令員。赴任前,鄧小平接見談話,告之曰:“蕭華有水平有能力,但你要把他給我管好。”杜曰:“他是政委,我是司令;他是上將,我是中將,如何管他?”小平告之辦法,杜義德心領神會而去。
蕭華,江西興國人。父蕭能賕任中共興國縣委宣傳部長、母嚴招勝任城區委婦女主任、大叔蕭能巖任縣蘇維埃政府主席,小叔蕭能隆任城區工會糾察隊長。1930年初夏,蕭華別母離家,參加紅軍。后,母嚴招勝于某戰斗中犧牲。1958年春,蕭華將軍回故里,尋訪母親犧牲地,并作祭母長詩一首《哭嚴招勝同志》:
辭別故鄉去遠征,母親送別五里亭。兒跟毛委員去殺敵,娘在家鄉干革命。紅旗插到南京城,公忙勿忘寄家音。征師凱旋回興國,山歌滿道迎親人。青松挺拔嚴招勝,鞠躬盡瘁為人民。任憑黑夜豺狼嚎,雄踞東江唱黎明。烈士忠骨埋桑梓,鮮花朵朵祭英靈,將軍奉上赤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