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連載 > 人民音樂家任光——紀念任光烈士誕辰114周年
人民音樂家任光——紀念任光烈士誕辰114周年
作者:劉育剡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 日期:2014-12-02 瀏覽次數:8326
任光
任光是中國無產階級音樂運動的先驅者之一,著名的革命音樂家。他創作的許多抗日革命歌曲,對中華民族的抗日救亡運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他開創了海外愛國愛家歌詠的先聲,是我國電影音樂的開拓者,在中國現代音樂史和中國電影發展史上都有著重要的作用。葉挺將軍稱他是“中國的音樂之星”;聶耳稱他是“我們的導師”;《新華日報》則贊譽他為“民族的號手”,他是被中央列入500位著名烈士傳中的英烈。今年是任光同志誕辰114周年,我們深切地懷念這位偉大的人民音樂家,他永遠與山河同在。
童年時期
任光,1900年11月9日出生于浙江省嵊縣(今嵊州市)城關鎮東前街(現屬白蓮堂社區)的一個石匠家里。父親任智蘭心靈手巧,常年承接一些周邊的建石橋、修廟宇等工程。他在住宅的臨街北面開了一家“任萬盛石鋪”,出售自己加工的石磨、石豬槽等石具產品。為增加家庭收入,店中還兼營出售草籽種的生意。
任光的母親張彩琴生育了五個子女:任光為老三,哥哥任升金,姐姐任林仙、弟任華、小弟任冰。母親除了料理家務外,空余時間還做一些養蠶繅絲的工活,以掙錢補貼家用。
嵊縣是個人文薈萃的地方,百姓歷來比較重視文化教育。任光從小聰明好學,父母親對他寄予厚望,節衣縮食地要把他培養成才。
任光七歲就被送入二戴小學讀書。嵊縣鄉民為紀念東晉時隱居剡縣(即嵊縣)的戴逵、戴颙父子而建造了戴公祠,二戴小學是在該祠的基礎上建立的。據史料記載,戴逵不僅博學善文且重情操,工書畫,善雕塑,并通音律,彈得一手好琴。據傳當時的一些王公貴族聞戴善鼓琴,便差人召他,戴堅決不愿為伍,即在來者面前摔破琴說:“戴逵不為王門伶人?!睆拇怂[居剡縣,決然絕足豪門音樂之差事。二戴小學的老師在講述校史時經常提到戴逵這些歷史淵源故事。任光自小就受到戴逵的品格、技藝、言行的影響,在幼小的心靈里孕育了要讓音樂為大眾百姓服務的理念。
任光音樂天才的形成,據眾多行家的分析研究認為,除他的音樂天賦外,確與嵊縣的鄉士文化和家庭因素有著密切的聯系。在任光孩提時期,嵊縣民間百姓中的吹拉彈唱已相當普遍,民間小調、民間歌謠以及后來發展成越劇之“的篤班”,在當地已非常流行。由于受到地方戲曲的熏陶,任光從小就熱愛上家鄉的戲曲音樂,進而產生了極為濃厚的興趣。父親有時帶他到鄉間石砼去看采石,他聽到嘹亮悠揚、富有節奏感的石工號子更感新奇并著迷。嵊縣濃厚的民間音樂氛圍的熏陶和鄉間先賢的影響,催生了他的音樂天才,他在入讀嵊縣中學時,已能拉二胡,會吹銅號,善彈風琴,被同學們稱為“小音樂家”。
家鄉的山水,故鄉的音韻樂聲影響了任光的一生。他的驚世之作《漁光曲》發表后,一位頗有音樂造詣的老人聽后說:“任光的《漁光曲》中充滿了嵊縣‘的篤班’小調和越劇的韻味。”
在任光童年時期,小小的嵊縣曾掀起了抵制日貨,反對袁世凱賣國的小浪潮,他也上街進行反帝宣傳,幼小的心靈中萌生了愛國主義思想,播下了反對外來侵略的種子。
求學深造
1917年,任光從嵊縣中學畢業,成績優秀的他滿懷信心地到杭州報考了之江大學,考后感覺十分良好。不料放榜時,平日成績不如他的同學錄取了,而在班上常考第一的任光竟然榜上無名,全家人都處在茫然之中。
嵊縣中學周志由校長,是位愛生如子的老先生,平日做事十分認真,對此他也大惑不解,非弄個水落石出不可,遂揣著一顆不平之心趕到杭州,去找之江大學校長查閱試卷。誰料到攤開任光的數學試卷一看,試題解答非常優良,但上面竟批著“該生違反試場守則,著記0分”。周校長又立即找到那位監考老師,監考老師更是位辦事極為認真的人,他說:“對這位考生我也十分同情,其實他并無作弊,而是在答卷時,風將他考桌上的一張紙片吹落,他未經準許,離座自行撿起,違反了嚴格的試場守則。”周校長回來后,對自己的學子非常同情,積極鼓勵任光去上海另考他校。
憑著自己的學識和才能,任光考進了上海震旦大學。這是一所法國人創辦的教會學校,教師上課全用法語。任光在預科班讀了兩年,學會了法語。在校期間,由鮑迪埃作詞,狄蓋特作曲的《國際歌》隨著十月革命一聲炮響,震撼了全世界,也激蕩著古老的中國,這使任光開始懂得革命道理。他懷著熱忱的愛國之心,積極參加了學校和社會上反帝反封建的斗爭。從此,任光在這里踏上了光輝艱難的追求真理之路。
任光留學法國就讀的里昂音樂學院
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興起,讓任光心潮澎湃,激動不已。當時,許多有為的青年為了探索中國的未來,投入了留法勤工儉學運動,這股新文化浪潮在上海震旦大學掀起了波瀾。在愛國精神的感召下,任光決心發揮所長,立志學好音樂,用音樂作武器,喚起民眾,爭取光明,為振興中華效力。當時國內尚無音樂學院,而法國已是世界的文化藝術中心,他萌生了去法國勤工儉學學習音樂的念頭。但在他向父親說了這一想法后,卻被父親一句“海闊洋洋,忘記爹娘”的話擋住了。結果,還是嵊縣中學的周志由老校長支持他,三番五次地到任家去勸說,終于以“好男兒志在四方”的愛國思想打動了父親的心。當時家中確無資金,父親遂將東前街的店鋪以任光的名義作抵押,向汪集豐錢莊借到了一筆資金,才使任光實現了去法國學習的愿望。1919年8月25日,任光乘“盎特萊蓬”號輪船離開祖國,于10月1日抵達法國馬賽,在經過努力后進入了里昂音樂學院學習。
任光在法國學習刻苦勤奮,成績非常優異,教授們都喜歡這位長得挺帥且又極具音樂天賦的異國學子。為解決學習費用緊張的問題,任光經常拉著人力車為一家皮鞋廠送貨。在一次送貨途中,不幸被汽車撞倒而跌落門牙,他不得已只好請假休息。里昂音樂學院對學生十分負責,在請假期滿后,專門派一位年達花甲的老教授熱心地為他補課。誰知這位老教授有一手絕技,竟是法國最有名的鋼琴調音師和修理師。他見任光忠厚勤奮,好學上進,倍加關愛。他勸任光不要再去拉貨,讓他跟著幫忙,邊干邊學并賺取點學費,還表示愿意將自己整套的鋼琴調音和修理技術傳授給他。果然,名師出高徒,任光因此學得了一手高超的鋼琴調音、修理和演奏技巧。1924年,任光在法國完成學業后,這位教授又推薦他去越南河內亞佛琴行擔任鋼琴師兼經理。
然而強烈的愛國之心讓任光總是惦念著自己的祖國,三年后他毅然辭去了亞佛琴行的職位。1928年,任光辭別了很愛他,但又不愿來落后且逢戰亂之中國的法國妻子,孑然一身回到上海。這時的任光,已是中國一流的鋼琴演奏家、調音師和修理工程師了。
?。ㄎ赐甏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