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綿綿思念 > 我與張愷帆的一段詩緣
我與張愷帆的一段詩緣
作者:鄭業倉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 日期:2014-12-04 瀏覽次數:8406
1944年皖南敵后抗日根據地迅速擴大,皖南銅陵、繁昌、南陵、蕪湖、青陽五縣的財政收解均由皖南貿易局代行。1944年12月下旬貿易局警衛排派四名戰士(我在被派之列)護送一筆巨款往江北無為縣白茆區皖南支隊司令部。款項交清后,支隊領導把我們留下,準備配合支隊司令部和皖南地委、專署南渡長江的軍事行動。
1944年12月31日晚,南渡長江軍事行動開始時,我被分配在張愷帆等地委領導乘坐的船上做保衛工作。船體不大,地委領導同志坐于船艙左邊,右邊一排坐著警衛人員,棚頂掛著—盞馬燈,艙壁怕透光,用黑布圍著。“風正一帆懸。”當船過半江后,瞭望哨未發現敵情,大家懸著的一顆心平靜了下來,這時愷老詩興涌動,抽出鋼筆以皮公文包墊膝寫起詩來。我坐在愷老的對面,他寫的詩我看得清清楚楚,因我看得投入,愷老問我:“小鬼,你懂詩嗎?”我即起立敬禮回答:“讀過幾年私塾學過詩。”愷老把詩遞給我說:“你看這詩合律嗎?”我接過詩一看,詩題為《夜渡長江進軍皖南》,詩曰:“一船明月一帆風,突破長江險萬重。明日皖南元旦節,會當把酒醉黃龍。”我看后回答說,“這是一首平起人韻的近體七絕,完全符合音韻格律,屬正格。”愷老說:“想不到這小鬼真的懂詩。你多大了,是哪個單位的,叫什么名字?”我回答:“17歲,名鄭直,是貿易局警衛排戰土。”愷老笑著對鄰坐的首長們說:“這下我在皖南又多了個詩友。”后來其他同志告訴我,愷老是皖江行署副主任兼皖南地委副書記。
皖南支隊南渡長江后,趁日偽軍還沒有發現我軍主力時,我軍迅速開展對盤踞在繁昌南部山區的赤沙灘和中分村兩個日偽據點進行偵察,用一個主力團的兵力采取圍點打援的戰法,把日偽軍張昌德師的一個團大部殲滅,俘虜敵團長以下300余名。這是南渡后的第一個重大勝利,對皖南敵偽軍震動很大。為了慶祝首戰告捷,皖南支隊在清水塘村舉行隆重慶祝大會,我們警衛排和支隊偵察排席地坐在各參加部隊的前面。這時坐在主席臺上的愷老發現了我,向我招手示意,我即快步走到他的面前。行過軍禮后,他遞給我一首七律詩,要我提些意見,詩題為《南渡赤沙首戰告捷》,詩文為:“南渡銅繁萬仞山,輕騎直下赤沙灘。但憑真理撐天地,誓掃妖氛靖宇環。云嶺橫空吞落日,茂林遺恨化狂瀾。漫言雪地行軍苦,雪地紅旗更好看。”我看后略加思索,抽筆在他的詩后空白處另寫了兩句:“蔣幫暗算煙飛天,重顯軍威震皖南。”
我把詩稿交還給愷老時,湊近他的耳邊說:“首長詩的結尾聯似乎過于浪漫了一點。我寫的結尾聯與詩的前后呼應可能密切些,也顯示了軍威,請參考。”凱老點頭認可。三天后在《皖南電訊》油印報上發表的愷老祝捷詩把我寫的尾聯用上了。這就是當時流傳于皖南地區的“戰士為主任改詩”的一段佳話。
在皖南山區的銅陵、繁昌、青陽三縣的交界處,有座海拔近900米的獅子山,山上有座號稱有99間半的寺廟。新四軍七師在寺內辦了所“皖江第四聯立中學”,學員近300人,學校經費后改由皖南行署供給。1945年4月上旬皖南行署領導帶領有關部門去獅子山視察聯中的辦學情況,貿易局警衛排派了一個班做保衛工作,我也在被派之列。在一切工作商談完畢后,校長張偉烈和悟靜老方丈帶領首長們在寺的周圍游覽了一番。愷老游后感慨萬千,詩興大發,信筆寫了首《游銅陵獅子山》七絕。詩曰:“奇松怪石如獅子,竹韻松濤作吼聲。欲住此山歸大隱,烽煙漫地不由人。”
愷老把詩遞給我要我提意見,我看后表示要步其韻和他一首。他高興地說:“好哇,我想看看你的寫詩水平。”此時我心情激奮,思路敏捷,很快把和詩寫成了。詩題為《步韻愷老游獅子山》,詩文為:“怪石磷峋獅醒形,峰間處處有歌聲。青年都有凌云志,誓滅豺狼救國人。”
愷老看后還把我的詩遞給了專員江靖宇和校長張偉烈評點。江、張都認為“醒獅”句寓意中國人民都覺醒了,“誓滅豺狼”表示青年抗日救亡的決心,詩雖稚嫩了一點,但很有章法,有寫好詩的發展前途。愷老再次勉勵我“要好好學習,功在詩外嘛,要知道詩能陶冶情操,更能升華人的人生意境,人品和詩品同樣重要”等等。這一席話對我教導和鼓勵很大。后來因我調到貿易局做現金保管工作,與愷老見面的機會就少了。
1997年《張愷帆詩選》出版發行,我去新華書店購買,《詩選》脫銷了,我只得向老年大學同學借閱,看后不禁潸然淚下,當即寫了一首七律憑吊,題為《含淚讀張愷帆詩選》,詩曰:“歷來皖地實多災,痛感張公更可哀。數載龍華遭敵銬,多年監禁被誣栽。含冤批斗三千里,負辱檢查幾十回。真理終于驅丑惡,豐碑永遠立江淮。”
我與愷老在詩詞方面接觸雖不多,但他的教導和鼓舞,對我人生觀的確立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