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將帥傳奇 > 新四軍中走出的第二位外交部長——姬鵬飛子女心中的父親
新四軍中走出的第二位外交部長——姬鵬飛子女心中的父親
作者:劉順發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14-10-17 瀏覽次數:8349
今年2月2日是姬鵬飛同志誕辰100周年,2月10日是姬鵬飛同志逝世10周年。為紀念原新四軍的這位高級將領,我們先后采訪了姬老在北京的子女姬巧玲、姬懷玲、姬強,和在上海的姬軍。
新四軍中走出的第一位外交部長是陳毅(1958·2-1972·1)元帥,第二位外交部長就是姬鵬飛(1972·1-1974·11)同志。
今年2月2日是姬鵬飛同志誕辰100周年,2月10日是姬鵬飛同志逝世10周年。為紀念原新四軍的這位高級將領,我們先后采訪了姬老在北京的子女姬巧玲、姬懷玲、姬強,和在上海的姬軍。
“我們記憶中的父親高大威嚴。”我們在坐落于北京東城區的港澳辦大廳的一間客房內剛一落座,巧玲就快人快語地直接進入了主題。在其后的訪談中,我們發現這姐弟三人都開朗、豁達、直爽、坦誠,特別是姬巧玲,她講述時滿臉總掛著笑容,時時把一些很傷感的事情,輕描淡寫地說出,語言詼諧幽默,彰顯著她們對生活的樂觀態度。
克己奉公,一心為國
“我們建國前出生的五個孩子,年幼時同爸爸媽媽都是離多聚少。在戰爭年代,我們這些孩子和其他很多老干部們的子女一樣,都是在老鄉家寄養的,是人民的乳汁養育了我們。1949年4月21日,爸爸擔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的三野七兵團突破國民黨軍長江防線,4月底解放浙江省會杭州。我們姐弟也跟著父母進入杭州市,久經動蕩,我們總算團聚了,在杭州有了家?!鼻闪峄貞浀馈H欢鴪F聚時間非常短,全家在杭州一起生活了近半年,11月,姬鵬飛就接到中共中央的調令,要他到剛剛成立的政務院外交部報到?!鞍职之敃r不想離開部隊,不想離開生死與共的戰友,”姬軍告訴我,“于是他跑到上海,去找他的老上級陳毅伯伯和粟裕叔叔,向他們傾訴自己的心情。粟裕叔叔對爸爸說:‘新中國成立了,外交戰線需要人,你還是執行命令吧,趕緊動身?!职诌€得知,調部隊同志出任大使,是毛主席親自決定的,十幾位同志是周總理親自點名選調的,心情非常激動。爸爸立即就和媽媽許寒冰帶著我啟程了,12月趕到了北京。我是當時爸媽帶著出國的唯一的孩子?!薄斑@里面有個原因,”巧玲解釋說,“中央規定,駐外使節夫婦只能帶一個6歲以下的孩子出國。姬軍當時最小就跟著爸媽出國了?!睉蚜嵫a充說:“我和大姐攸玲、二姐巧玲、小哥勝德四個人被留在了杭州,都住到學校和幼兒園。爸媽委托老戰友們照顧我們。譚震林伯伯、譚啟龍和陳丕顯叔叔家,都是我們常去的地方?!?/span>
1950年2月,姬鵬飛夫婦到達北京后立即參加了外交部的業務培訓班。參加培訓班的還有從部隊調來的耿飆、黃鎮、韓念龍等同志,對這些久經沙場的將軍們來說,外交工作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培訓結束后,他們都被派往各國擔任大使等職務。同年9月,中央政府正式任命姬鵬飛為中國首任駐民主德國大使銜外交使團團長。當時與姬鵬飛一道赴任的有夫人許寒冰,參贊王雨田及宋之光、齊懷遠等一行12人。
姬鵬飛夫婦工作非常繁忙,基本沒有時間照顧子女?!鞍职謰寢尦鰢?,他們把精力全部放在了外交工作上,即使后來回國了,依然把精力放在外交部、放在國家事業中,基本不管我們這些孩子?!鼻闪岵⒎锹裨垢改赣H,因為懷玲說出了其中的道理:“這下倒讓我們養成了從小獨立生活的能力和習慣。我們上小學時就是住校生,自己照顧自己。”就連出國前在北京出生的小弟姬強都托付給了戰友顧光善(曾任七機部副部長)撫養。姬強也說道:“我是建國后出生的,可是我都沒有喝過媽媽的一滴奶水。”“我們是1953年爸媽第一次回國時,安排把我們從杭州接到北京的。路過上海時,陳丕顯叔叔想把我留下來,當時他們還沒有女兒,我不愿意,我的心中在想著北京,想著北京的天安門?!鼻闪崴坪跤殖两疆斈甑呐d奮之中。“我們還沒見過小寶(姬強)弟弟,心中充滿著好奇。”懷玲也記起了當時的情境?!凹依镆幌聛砹撕脦讉€姐姐、哥哥,我當時高興極了?!奔娊又f。
巧玲還告訴筆者:“1954年,失散多年的大哥姬明也從延安找到了北京,時年已16歲。1956年他入伍后,成為武漢空軍部隊殲擊機飛行員,后調入空軍指揮學院,退休前已經是副師職領導干部了?!?/span>
1955年姬鵬飛夫婦從民主德國回國工作,全家才真正團聚了。“我們可是個大家庭,兄弟姐妹加上父母共9人,能團聚很不容易,大家可高興呢?!奔к娬f。他覺得全家團聚的那幾年特別值得懷念。
對子女,愛之深,責之切
“我們從小長期沒跟爸爸一起生活,見到他還有點怕意,也不敢說事,怕說錯了挨批。爸爸似乎只有‘工作’,一生都很忙碌,做事嚴謹。其實他對下屬、對工作人員,非常親切。這對我們子女影響很大。平常對我們要求很嚴,又不多說話,所以我們全靠自己努力,成長提高,也比較獨立?!鼻闪岬倪@番話,說得很平靜。我體味著其中的深意,感受著老革命對子女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
姬老對子女的嚴格要求,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時時處處。
姬老公私分明,從不讓子女使用公家配給的設施如汽車、電話等,非常嚴格。姬軍告訴我一件事:“我在北京四中上初中,有一天,不慎摔斷了手臂,校醫做了簡單的處理,通知爸媽送我到醫院治療。爸媽雖然著急,但仍然沒有派車,讓我自己先回家,一位同學陪我坐公交車回的家。爸媽下班后才送我到醫院治療。父母對工作的傾心盡職,勝過對自己子女的關懷,這就是我們的爸爸媽媽。”姬老的子女,上小學,都是住校,自己管自己。上中學,才住家走讀,每天上學,小的自己擠公交汽車,或者步行,大點的騎自行車。懷玲說:“我上育才學校六年級時,從南面永定門到東城南河沿,路很遠,等于穿了半個當年的北京城。”姬強說:“剛上一二年級,我跟著姐姐擠公交汽車,后來我就自己步行了。”“家里的汽車,我們從來沒有坐過,從不違反爸爸定的規矩。爸爸桌上的‘紅機子’,除了急事向周總理報告,他從不用它往外打電話,嚴格執行制度,嚴格自律。我們就更不會使用‘紅機子’了。”巧玲也這么說?!爸两瘢覀円膊挥眉依锏墓??!奔娞貏e補充了一句。他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獨立自主地成長的。
姬老平常生活很簡單,他在家吃飯早餐是稀飯饅頭,中晚餐面條居多。尤其是在上世紀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糧食定量,子女多的家庭往往不夠吃,姬老家也不例外。實行了分餐,按每人的定量一人一份?!拔页3圆伙?,爸媽老是把他們的那份分點給我。”姬軍說。當時吃的雜糧占70%,細糧占30%,因此經常吃窩頭、棒子面粥、高粱米飯等,子女們從不挑食,有什么就吃什么。
姬老從來不利用自己的地位和關系為子女上學、工作謀取利益,要求子女靠自己,不要靠父母,要自強自立。1962年,巧玲高中畢業,當時,學校有保送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的名額,她成績一直很好,想上哈軍工,可學校沒報她?!捌匠M职终f話不多,節骨眼上,我就大著膽子同他嘟囔起來:‘爸爸,別人的成績還沒我好,學校報了他,怎么不報我呀。’”巧玲終于向爸爸說了心里話?!叭思铱赡芸次覀兗乙呀浻幸粋€孩子(攸玲)上了哈軍工才不安排的,你就考清華吧?!卑职址催^來勸女兒?!拔也幌肟迹驴疾簧?。”巧玲說話雖很輕聲,爸爸聽得很真切。于是說:“你怎么這么沒有志氣?你必須報考清華,而且一定要考上!知道嗎?國家現在缺少搞原子彈的人才,你們把原子彈搞上天,國家強大了,外交上說話就有力量?!鯂鵁o外交’,我們中國人吃的虧還少嗎?”爸爸很懇切地說著,巧玲還是猶豫:“那我報西安軍醫大學,也有保送名額,以后我當醫生,也是繼承你的職業呀(姬鵬飛學過醫當過軍醫)!”“那也不行。我再說一遍,你必須報考清華!真的考不上,再上醫學院?!鼻闪岬谝恢驹柑盍饲迦A大學自動控制系,第二志愿填了科技大學自動化系,壓根兒就沒填軍醫大。
“結果呢,我考取了。爸爸高興得請我們吃了一頓烤鴨。還說:你們幾個小弟妹,都要好好讀書,都要自己考大學?!边@以后勝德考入北外,懷玲考入第二軍醫大?!拔母铩遍_始后高考被中斷了,姬軍、姬強失去了適時上大學的機會,但他們應征入伍,提干入黨,全是自己努力得來的,不讓父母親操心。爸媽一直鼓勵他們,但真是從來沒過問和特別關照過他們。
“我和姐姐攸玲在北京八一學校上小學時,爸爸媽媽還沒有回國任職,其他弟妹在育才學校上學。我們和同學都是住校生?!鼻闪嵋贿呎f,一邊回想著,“記得除了我們姐妹倆之外,班上多數是烈士子女。我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爸爸媽媽送給學校一臺幻燈機,當時很稀罕,學校非常高興。還送了許多洋娃娃,能眨眼手動腳動的,同學們玩得特高興。還有許多金屬的小型手工工具、工件,可以組裝成各種小物件,同學們也玩得很開心??梢姡职謰寢尪嗝聪矚g孩子,多么喜歡我們?!?/span>
信念堅定,無私無畏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外交部也被“造反”了。有人要打倒陳毅,目的是奪他外交部長的權。建國17年,外交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卻被誣蔑成“反革命修正主義、走資派”當道?!鞍职忠恢笔潜j愐悴?,他對這位老首長太了解了。而最好的行動,就是按照周恩來總理的指示,堅守外交部工作崗位,不讓陳老總操勞分心。爸爸是常務副部長,自然也成為斗爭的對象, 造反派當時的口號是‘打倒陳、姬、喬!’造反派為了批斗陳毅伯伯,多次在中南海和外交部門前示威游行,每次都將姬鵬飛、喬冠華兩位副部長拉出去陪斗,最長的一次他們被關在帳篷里一個星期。造反派還拉著姬、喬兩人到王府井大街,去賣造反派印的打倒陳毅的小報,這不僅侮辱了姬、喬的人格,更可惡的是丟了國格。當時就有西方記者拍了照片,在國外報紙上刊發。那時真亂套了,外交部都快停滯了。周總理非常著急,為保證中國的外交形象不受損和保護干部,指示造反派應允許他們工作、批文件,‘沒有他們簽署的文件我不看’。這以后爸爸雖能工作了,但隨時都要接受批判。即使關在帳篷里,還要處理文件?!奔к娀貞浀?。
“爸爸又要工作,又常被批斗,身心疲憊極了。此時,部長的待遇也被無端地擼掉了。汽車停開了,大廚師傅也被指令不許給爸爸做飯了。好在這些都沒有難倒我們,我們幾個孩子輪流給爸爸做飯,不能讓他挨餓?!鼻闪釠]有一點點對當年情狀的渲染,聽起來真有點讓人寒心呀。
面對這樣的困境,姬老夫婦對黨的事業堅信不疑,毫不動搖。汽車不能坐了,姬軍騎車后座上載著爸爸,姬強騎車后座上載著媽媽,送他們到外交部上班。姐弟幾個都理解父母親對革命事業的忠誠,他們支持父母親的革命行動,他們繼承著父母親的革命精神。巧玲也好,姬軍、姬強也好,他們講述這一段往事時,是當作笑話的,殊不知,凡經歷過“文革”的人們,是難以笑出來的,或者是含著淚的苦澀笑容吧。
淡泊名利,一生低調
“爸爸對自己的經歷,不說,也不寫,自己不寫回憶錄,也不讓別人寫他,從來不說自己的功勞。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都長大成人了。偶爾也問爸爸:‘為什么不寫回憶錄呢?’爸爸總是說:‘革命戰爭也好,和平建國也好,那都是我們黨領導著干的,是大家干的,又不是我一個人干的,我能寫什么?’他就是不愿表現自己。記得吳強叔叔把《紅日》書稿送給我爸爸看時,他沒說什么,其實很多事都是他經歷過的。他始終低調,從不違反他做人的原則,不宣揚自己?!鼻闪岣嬖V我們。
懷玲說:“爸爸大半輩子是負責外事工作,經歷建國以來很多重大的外交事件,當部長時的中美、中日建交,恢復聯合國席位;新時期的香港、澳門回歸等。應該說,他在外交戰線做了很多工作,但他很少同我們子女談及這些事,尤其是他個人所參與的細節,同別人,就更不說了。其實,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的楊教授,齊懷遠的夫人王桂新(曾任駐挪威大使),都接觸過我爸爸,想寫點東西,但爸爸總是表示沒有什么好說,這些都是他應該做到的?!?/span>
巧玲講:“爸爸對我們說過:‘周總理說外交工作無小事,外交上的原則我必須遵守。外交部的文件沒有解密,即使解密了,也不能從我嘴里說出?!瘚寢屧S寒冰也是一位‘老外交’,在民主德國時任秘書,回國后在外交部人事司任職。她原名許美容,出生于馬來亞,全面抗戰爆發后,在皖南找到了新四軍,被一支隊二團王必成團長留下,在后方醫院當會計,后經組織介紹,同爸爸結了婚。我們最大的遺憾是在媽媽身體好的時候,沒向她老人家問問爸爸的故事,現在身體很差,語言不便了。不過媽媽跟爸爸一樣低調,即使身體好,她也會像爸爸一樣緊緘其口。”
“我們非常敬佩父親的為人和品德,他一生為黨為國,默默地奉獻,實實在在地做人。他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奔к娚钋榈卣f。
是的,姬鵬飛的功勞、貢獻,自在人心,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