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我與新四軍 > 戎馬一生無所求——憶家父梁從學
戎馬一生無所求——憶家父梁從學
作者:梁渤海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9-04 瀏覽次數:8013
在歡慶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喜慶日子里,我重讀原蘭州軍區副司令員吳華奪叔叔于36年前所作《悼念老首長梁從學將軍》一文,思緒萬千!吳華奪叔叔是爸爸的老戰友,老部下,1941年皖南事變后,爸爸任新四軍二師四旅旅長時,吳叔叔任四旅十一團團長。
梁從學1964年與原新四軍二師四旅老同志合影于南京珞珈路7號
在歡慶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喜慶日子里,我重讀原蘭州軍區副司令員吳華奪叔叔于36年前所作《悼念老首長梁從學將軍》一文,思緒萬千!吳華奪叔叔是爸爸的老戰友,老部下,1941年皖南事變后,爸爸任新四軍二師四旅旅長時,吳叔叔任四旅十一團團長。長期的戰斗生涯,使他們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1973年4月7日爸爸因戰傷復發,與世長辭。在追悼會上,吳叔叔賦詩一首,以寄哀思:
農民暴動當紅軍,舍生忘死戰一生。
能上能下胸如海,戎馬一生欲何求。
方山遠望金牛山,大橋飄香萬古留。
寫成青史漫悠悠,奮起旌旗是英雄。
功德無量留人間,思想光輝永世存。
36年過去,彈指一揮間,追悼會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寬大的二招大禮堂擺滿了南京軍區黨委、軍區首長,江蘇省委、省革委會,浙江省委、省革委會,安徽省委、省革委會,各省軍區,二十軍,二十七軍,六十軍,軍區司、政、后機關以及爸爸過去的老首長、老戰友、老部下所送的花圈,爸爸的照片高掛在主席臺正中,骨灰盒上覆蓋著黨旗,正下方是媽媽帶領我們兄弟姊妹敬獻的花籃,會場莊嚴肅穆。爸爸的老戰友、安徽省軍區副司令員張震東叔叔主持追悼會,南京軍區副司令員段煥競代表南京軍區黨委致悼詞。重讀吳叔叔36年前的祭文,仿佛把我們又帶入了爸爸參加革命的年代。祭文雖然不長,卻生動地刻畫出了爸爸革命生涯的光輝。
爸爸于1929年秋天因不堪地主老財的深重壓迫,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著名的六(安)霍(山)暴動,加入了共產黨,于1930年作為優秀赤衛隊員參加了紅軍,歷任班長、排長、連政治指導員、連長、營長、紅二十八軍八十二師師長、紅二十五軍七十四師師長、鄂東北獨立團副團長、紅二十八軍二二四團團長、黃崗游擊隊隊長。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不論當戰士或是當領導,都是身先士卒,沖鋒在前,一生中9次負傷,身上留下13處戰傷!直至去世,腦部眼后還留有一塊彈片沒有取出。爸爸崇高的革命節氣還表現在忍辱負重,能上能下的寬廣胸懷。在那個年代,由于錯誤的黨內斗爭,使爸爸多次受到無辜迫害,多次從師長、團長職務上撤下來,關押、受審,后因戰爭需要,又放出來帶兵打仗。爸爸當時唯一的想法就是寧愿犧牲在戰場上,也不能回家讓敵人殺掉!所以當時他從師長降為苦工隊員,從團長降為游擊隊長,都從未動搖過革命的信念。一生中,他大小戰斗參加過數百次,各種戰役指揮過多次。
抗日戰爭時期,爸爸擔任過新四軍第四支隊淮南抗日游擊縱隊縱隊長,第十四團團長,淮南津浦路西聯防司令部司令員,第二師四旅旅長。轉戰于淮南津浦路西、路東地區,金牛山戰斗、大橋集戰斗,都是以少勝多,突擊攻堅的典范戰例。
解放戰爭中,爸爸擔任過新四軍新二師副師長兼參謀長,淮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江淮軍區副司令員,蚌埠警備區司令員,皖北軍區副司令員,此期間,爸爸指揮所屬部隊參加了濟南戰役、淮海戰役等一系列戰斗戰役。
梁從學(后左1)、林維先(后左2)、余明(后左3)、吳華奪(前右1)在一起
1949年4月,爸爸擔任皖北軍區前線剿匪指揮部司令員和華中、華東野戰軍鄂豫皖邊區剿匪指揮部東線剿匪指揮部司令員。爸爸根據上級指示,率二野第十軍第二十八師、徐州警備旅、三野二十四軍七十一師,皖北軍區警備一旅、二旅、六安軍分區及安慶軍分區共16個團的兵力在皖北地區展開了大范圍剿匪戰役,至1951年底,在皖北全境共殲俘匪特3.2萬余人,其中匪首353人,徹底肅清了皖北境內全部股匪。
渡江戰役前夕,爸爸兼任華東軍區支前司令部交通部長,主要負責修復交通,保證前方作戰物資和兵員的輸送工作。為完成這一艱巨任務,爸爸組織皖北各地支前委員會,動員數萬民工,提出“修好鐵路過長江,大軍過江捉老蔣”的戰斗口號,半個月內修復鐵路210公里,公路1200多公里,架設橋梁30余座,動員民船2500余只,在淮河上架設了十余座浮橋。據不完全統計,渡江戰役中在這些浮橋上通過的各種車輛達3萬多輛,為保障主力部隊過江發揮了重要作用。
1950年8月,爸爸任皖北軍區司令員。是年,淮河洪水泛濫,淮北地區發生嚴重水災。爸爸不顧身體有病,親赴抗洪第一線,一面安撫災民,一面迅速組織所屬部隊和民兵投入抗洪戰斗。
爸爸的戰斗歷程是漫長的,戰斗歷史是光榮的,戰斗意志是堅強的,戰斗功勛是輝煌的。作為共和國的開國中將,他雖然沒有給我們留下萬貫家產,但他的功德,他的思想卻是我們子孫后代永遠享用不盡的精神財富!
爸爸,您永遠活在我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