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助學濟困“老來紅”——記泰興市姚王鎮“兩會”工委常務副主任曾煥文
助學濟困“老來紅”——記泰興市姚王鎮“兩會”工委常務副主任曾煥文
作者:林金龍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2014年第4期 日期:2014-07-14 瀏覽次數:8328
曾煥文今年77歲,1996年從鎮領導崗位退下來后,先后擔任鎮關工委常務副主任、老齡委主任、“五老”志愿服務團團長和鎮“兩會”工委常務副主任。一肩挑四擔的他,一頭連著老,一頭帶著小,中間還管著低收入貧困戶。但無論做什么工作,他都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憑著一位老共產黨員的黨性和良知,盡己所能,無私奉獻,把助學濟困當作“第二事業”。
曾煥文
曾煥文今年77歲,1996年從鎮領導崗位退下來后,先后擔任鎮關工委常務副主任、老齡委主任、“五老”志愿服務團團長和鎮“兩會”工委常務副主任。一肩挑四擔的他,一頭連著老,一頭帶著小,中間還管著低收入貧困戶。但無論做什么工作,他都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憑著一位老共產黨員的黨性和良知,盡己所能,無私奉獻,把助學濟困當作“第二事業”。
“不讓貧困孩子失學,是我的責任”
這是曾老發自肺腑的話,也是一位老黨員情系人民的真實表露。身為鎮扶貧志愿服務隊隊長的他,只要聽說誰家孩子上學有困難,總是傾囊相助。
魯堡村五組陳留英是個殘疾人,丈夫早逝,留下兩個孩子,家庭困難。2002年,兒子丁峰考取蘇州科技大學,女兒考取高中。面對家庭窘境,她準備讓女兒輟學。女兒跪在媽媽面前:“媽,我就是討飯也要上學。”于是,陳留英到鎮民政科尋求幫助。路過的曾煥文了解情況后,當即表示幫她解決困難,并掏出身上僅有的100元給她。回家后,他立即召開家庭會議,決定資助孩子每月100 元,直至孩子讀完高中。同時又向鎮領導匯報,申請每月鎮財政資助其130元,直到孩子大學畢業。
只要聽說哪家孩子因為窮上不起學,哪里就有曾煥文的影子,就有他的資助。七年來,他先后幫助13名孤兒和貧困兒童,個人資助累計超過2 萬元。但對自己卻摳得要命,穿的襪子都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貧困戶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
在貧困戶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總能看到曾煥文的援助之手。
鹽泥二組的周天賜患有先天性眼疾。2011年5月左眼失明、右眼充血,如不及時治療右眼也將失明。由于該戶是低保戶,無力支付巨額醫療費,村扶貧小組及時將情況向鎮上作了匯報。得知情況后,曾煥文帶頭組織捐助,籌集1.3萬多元將周天賜送往北京治療,最終使眼疾得到了控制。
東陽社區曾莊七組的張冬生因病致貧后,曾煥文和他結成幫扶對子,幫他發展養殖項目。2011 年,他通過多種途徑籌資9700元,幫張冬生建好10 間簡易羊舍、雞舍。2013年增收1.5萬元,基本實現一年打基礎,二年脫貧,三年致富的目標。
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來,在曾煥文的帶領發動下,全鎮扶貧志愿者為58名特困兒童、24個特困家庭捐資超過30萬元。
“挽救一個失足青年,就是挽救一個家庭”
石橋七組的陳某因打架斗毆被判刑,2008年刑滿釋放后無所事事。曾煥文和村扶貧小組成員主動登門,一方面做陳某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幫他找工作。2012年還為他介紹對象,讓他開始了新的生活。
自2002年以來,曾煥文先后幫扶8名困難兒童和失足青年,為防止青少年犯罪、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應有貢獻。
“別人說我們自討苦吃,我們苦中有樂”
“別人說,你已退休了,清福不享,卻整天自討苦吃,但我不以為然。我認為干這份工作是苦得其所,苦中有樂。”面對他人的不解,曾煥文總是這樣坦率。曾煥文身體不好,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膽囊炎等多種疾病,先后做過胃切除、膽切除等7次手術,有兩次硬是從死亡線上搶救過來。但為了工作,他幾乎沒有節假日。常有人和他開玩笑,“你比不退休時還忙”。
2004年10月,膽結石手術18天后,他便參加并主持了全鎮“五老”志愿服務團成立大會。當時刀口尚未痊愈,他吃下幾顆止疼藥堅持開完會。2008年春的一個夜晚,他從石橋村調查回家時,恰逢狂風暴雨,渾身衣服被淋透。到家后,他血壓升高,頭昏目眩。老伴和孩子見狀立即給他服藥,責備他只顧工作不要命。可第二天天剛蒙蒙亮,他又騎上電動車離了家門。鎮領導都稱他是“拼命三郎”。
正是這種拼命精神,使曾煥文從事的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退休17年來,四項工作獲得省、市級表彰32次,成了扶貧戰線名聞遐邇的“老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