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綿綿思念 > 吳波——氣正風清的財政部長
吳波——氣正風清的財政部長
作者:朱耀華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6-25 瀏覽次數:8339
吳波
1979年8月,年逾古稀的吳波被任命為新中國第五任財政部部長。為帶頭支持干部年輕化,他任部長時間僅一年,就主動辭職讓賢,擔任顧問,從而成為財政部在職年齡大、任職時間短,卻深受人們敬重的一任財政部長。
吳波在財政系統可謂德高望重。早在新中國成立前的1948年,吳波就先后擔任了華北解放區財政廳副廳長、華北人民政府財政部副部長。新中國成立之初,吳波任財政部黨組副書記、辦公廳主任,以后又長期擔任財政部副部長,先后在李先念、張勁夫部長領導下,主持財政部日常工作。吳波既是一位專家型的政府官員,又是一位實干型的高級領導。他在財政部領導崗位上30多年,為財政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他以身作則,踐行黨的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為財政部形成勤奮、清廉、求真、務實的良好作風,發揮了率先垂范作用;他氣正風清,處處體現了一個共產黨人的高尚情操和崇高品質,并給人們留下了許多佳話美談。
包容大度 幽默風趣
我第一次見到吳波副部長是1966年9月中旬于中央財政金融學院(即現在的中央財經大學)。那時,我是一名已經畢業但因“文革”開始未能離校的學生。當時,學校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派性斗爭激烈,學校秩序混亂。中財院是財政部主辦的學校,為加強領導,吳波奉國務院副總理兼財政部長李先念的指示來校進行調研。我有幸參加了師生代表座談會,聽取了李先念的有關指示的傳達,核心是希望廣大師生團結起來……然而,在當時的形勢下,一些師生代表根本聽不進任何善良意見。不同派別的師生代表之間亂加指責、亂扣帽子,并對吳波副部長的話亂加分析,亂抓辮子,亂扣帽子,座談會充滿火藥味,氣氛十分緊張。面對此情此景,吳波總是微笑著,耐心聽取代表發言,沉著應對扣來的每一頂帽子,有時還下意識地用手撓著自己稀疏的頭發,并笑著說:同學們要冷靜對待不同意見,要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不要抓辮子、扣帽子,要講團結、講大局……
在座談會即將結束時,一位師生代表發自內心地說,剛才我們不夠冷靜,有的話確實過頭了,請吳副部長不要往心里去,我們一定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做。吳波聽了這番話很高興,笑著說,同學們年輕氣盛,富有朝氣,令人羨慕。我是一個老共產黨員,年齡與你們父輩相當,但與你們在一起,感到年輕多了,仿佛真的成為維吾爾姑娘了——難怪辮子多啊!
吳波生動形象的比喻,幽默風趣的調侃,包容大度的長者風范,令與會者十分敬佩,并會心地笑起來。原來“劍拔弩張”的氣氛立刻煙消云散,并都爭著與吳波握手話別。此時此刻,我深深感受到,吳副部長真不愧為一名老黨員、老前輩、黨的高級干部。
工作勤奮 貢獻卓著
吳波擔任財政部領導30多年,工作十分認真、勤奮,為財政工作可謂貢獻卓著。
“文革”使我國經濟走到了崩潰的邊緣,稅收秩序受到了嚴重破壞。為了使稅收工作恢復正常秩序,在吳波的具體指導下,財政部于1979年提出了具有深遠意義的稅收三大建設目標,即理論建設、制度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并很快付諸實施。吳波還草擬了經國務院批轉的《財政部關于改革工商稅制的設想》,明確了稅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原則及內容。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中期的工商稅制改革,就是按照這個《設想》的框架和路徑進行的,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經濟決定財政,財政影響經濟。如何發揮財政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這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財政部門必須認真研究解決的重要課題。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吳波建議中央對各地實行“劃分收支,分級包干”的財政體制,并分別對廣東、福建兩省及深圳、汕頭、珠海、廈門四個特區實行特殊的財政政策。吳波認為,從改革財政體制入手,發揮財政對經濟的影響作用,既不影響中央宏觀大局,又有利于調動地方增收節支積極性,還有利于促進國有企業的改革與發展。實踐證明,這一改革方案的實施,為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的騰飛發揮了積極作用。
財政工作是一項業務性和政策性都很強的工作。在長期的財政工作實踐中,吳波形成了一套十分豐富的理財觀。一是增加財政收入與發展經濟相結合。強調經濟決定財政,一貫反對只重視財政收入而輕視經濟發展的觀點。新中國成立后,財政部設立經濟建設財務司,其目的就是為了促進財政對經濟的支持和發展。在吳波的領導下,財政部在具體處理涉及財稅問題時,總是把促進經濟發展放在第一位。二是經濟發展與國力相結合。強調堅持“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理財思想,做到既積極又穩妥,為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三是統一領導與分級管理相結合。強調堅持充分調動中央、地方的兩個積極性。四是增加收入與勤儉節約相結合。同時,還強調財政工作一定要堅持開源與節流并重、增收與節支兼顧的理財思想。五是專業征稅與群眾協稅相結合。同時,還強調在具體工作中,要做到抓稅收與抓生產相結合,完成稅收任務與嚴格執行財稅政策相結合,稅收理論與稅收實踐相結合。
1990年我調財政部工作后,曾登門拜見吳老,他很高興,并向我傳授做好財政工作的經驗及應注意的問題,其中以上“五個結合”是重要內容。當我向他表示,一定牢記老領導教誨,努力做好工作時,他十分高興。今天令我們高興的是,吳波一套豐富的理財觀,早已在全國財政工作中得到運用,并開花結果。
嚴于律己 率先垂范
吳波是我黨一名高級干部,但他從不看重地位和權力,他曾明確指出,職務和地位僅是向人民承擔責任的一種標志,職務越高,責任越大,肩上的擔子越重。由于吳波對職務和地位有正確的認識,所以他從未利用手里的職權搞特殊化。作為財政部領導,吳波一生不知管過多少錢,但他考慮的總是國家和集體,個人的需求很少考慮。當時,財政部的辦公條件很差,在炎熱的夏天,總務處要給他配電風扇,他卻堅持不要。他會客室的沙發又舊又破,并補著補丁,1980年部總務處多次提出更換,他都不同意,總是說補補還可以坐。他住的老式平房十分破舊,機關多次提出要整修,他總是不同意。吳波認為,當領導的必須嚴于律己,率先垂范,才能形成好的風氣。
吳波一生對黨忠心耿耿,處處從黨的事業和國家利益著想,總是把自身利益置身度外。在他任部長期間,財政部沒有一輛好車。在部長用車問題上,他堅持不給自己配專車,在“文革”以后,幾乎每個工作日的早晨七時,他都從住處出發,步行40分鐘到辦公室上班,無論酷暑寒冬還是風霜雨雪,他都堅持步行上班。“文革”結束后,他將補發的所有工資,一分未留全部交了黨費。吳波對子女要求很嚴格,他有四個孩子,除了一個兒子大學畢業后分配在北京工作外,其他三個孩子一直都在外地工作。
吳波因公外出,總是強調輕車簡從,不準接待單位迎來送往,不準搞吃喝招待。有一次他到延安出差,對吃剩下來的半塊窩頭,吩咐秘書帶著,留給他到下一站吃……。“半塊窩頭”的故事,在全國財政系統一直作為佳話美談傳頌著。從吳波身上表現出的種種嚴于律己,率先垂范的事實中,人們看到了一個共產黨人的高尚情操和崇高品質以及對財政部形成一個良好風氣所發揮的潛在影響作用。
“于細微處見精神”。有幾件“小事”,讓我親身感受到吳波部長率先垂范的影響作用。一是從部長到一般干部都到食堂買飯吃,且一律排隊,不搞特殊化。二是在劉仲藜副部長調任國務院副秘書長時,沒有用公款為之送行,經王丙乾國務委員提議,部黨組成員每人自掏20元,在部招待所食堂為劉仲藜送行。三是有些司局長終年堅持步行上下班,也有個別副部長堅持騎自行車上下班。四是在從中央到地方很多黨政機關紛紛新建辦公樓的情況下,財政部卻一直在三里河那座老樓里辦公,沒有重新裝修,辦公條件很差。當時國務委員兼財政部長王丙乾的辦公室也就相當于兩間屋子大,同時還兼會客室;副部長辦公室僅為一間屋子,司局長則為兩人一間辦公室,處長和一般干部往往是幾個人擠在一間屋子辦公。正如王丙乾等同志在有關回憶文章中所講:在吳波身上,人們看到了一個共產黨人的高尚情操和崇高品質。他的人品、業務能力和工作業績有目共睹,他也因此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評價。
今年是吳波誕辰105周年。我作為老部下,謹以此文對這位氣正風清的財政部長表示崇敬之心與懷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