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三送一包”助老區人民種菇致富
“三送一包”助老區人民種菇致富
作者:石守京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6-18 瀏覽次數:8326
“大多數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留下些老頭子、老婆子、小孩子看家護院”。這種現象在一些老區時常可見。如何讓這些人盡快富裕起來,湖北省曾都區科協趟出了一條送項目,送技術,送菌種,包收購的“菇-稻”模式的道路。
九口堰富民食用菌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嚴賢濤,從事食用菌生產22年。該公司在區科協主席劉毓的指導下,成功研究出了利用麥季種菇的“菇-稻”模式。所謂“菇-稻”模式,即將原先種麥的地改為種菇。一畝地總投資4000元以內,可產鮮菇2500多公斤,純收入7000元以上。每畝地的種菇收益,是種麥的20多倍。
2011年6月,經華中農業大學,省食用菌協會等單位的專家鑒定,認為該項目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被老區農民稱為“稻草變黃金,牛糞換美金”的好項目。
7月14日,區科協主席劉毓邀請省食用菌協會副會長戚欽標、九口堰富民食用菌有限公司總經理嚴賢濤到科協幫扶村——老區何店鎮響堂街居委會對居民開展培訓,并發給參訓人員人手一份種菇技術資料。該居委會有水稻面積2820畝,年產稻草1500多噸,足夠150多畝蘑菇的原材料。以前稻子機收后,剩下的稻草就點火燒掉,不僅浪費了資源,污染了環境,還經常引起火災,如果利用稻草在麥季田里種菇,這1500噸稻草,就可以產30多萬公斤鮮菇,增加收入100多萬元。而菇下腳料還可使每畝水稻減少化肥、農藥投入200多元,并增產15%左右。
區科協為讓這項技術在老區推廣應用,采取免費技術指導和服務、每畝菇田免費提供價值千元的菌種、低于保護價時按保護價包收購鮮菇,并簽訂合同。
“三送一包”使“菇-稻”模式的食用菌種植在湖北省隨州老區像酵母一樣發展起來,成為老區人民新的致富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