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稿 > 難忘務垟54天
難忘務垟54天
作者:王鋒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6-26 瀏覽次數:8336
人生歷程中有不少難以忘懷的記憶。在黨的90周年生日到來之際,我又一次回想起22年前參加溫州市黨的基本路線教育工作隊(簡稱“路教隊”),在革命老區平陽縣務垟鄉(今屬鰲江鎮)的54個日日夜夜,回想起該鄉蝠山村全體村民贈送給我們的上面寫著“共產黨萬歲”五個大字的錦旗。
那是1989年秋冬之交。
11月6日,時任溫州軍分區政治部群聯科長的我,與400多名溫州市級機關干部,自帶鋪蓋分赴農村,開展黨的基本路線教育。
那個時期黨群關系回落,剛下去時聽到群眾的批評,簡直叫我們坐不住呀!而我們與群眾告別時,群眾深情地高呼“共產黨萬歲”,這個可喜的變化,是我們那次下鄉最寶貴的收獲!
就讓我從路教隊五上蝠山談起吧。
到務垟鄉的第三天,路教隊隊長、溫州市政府副秘書長殷佩章就帶領我和其他三名路教隊員上山了。
蝠山并不高,最高處海拔也只有387米;蝠山并不遠,從104國道附近的務垟鄉政府走到山頂,也不過一個多小時。可是,我們每走一步,每到一處,心里就增加一分沉重:這個村未通電,未通公路;全村沒有一家村辦企業和家庭企業,只有老祖宗留下的2000畝山地,其中荒地占了1200多畝;全村共有262戶,已有158戶遷下山了。
“同志!你們上山是不是為我們解決電的?” “我們夢電夢了幾十年,不要讓我們再夢下去啊!”“點煤油燈織的編織袋人家不要,山下的姑娘不愿嫁到山上來,都是因為窮啊!”
從山里人的呼聲中,從山里人的眼神中,我們看到了強烈的渴求和期待。
幾天后,因開會遲來的溫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徐國林帶領我們再次進山。正在山地里曬番薯干的村黨支部書記胡福棉激動地迎上前去:“你是解放后上蝠山職位最高的領導呀!”徐國林動情地說:“我們來得太晚了,對不起!”
坐在番薯地里,我們傾聽著、記錄著這位老支書的心里話:
“這幾年我灰心了……解放40年了,我們山里人才剛剛解決溫飽問題,我這個支部書記講話怎么能講得響呢?我心涼了,在山下借了人家一間房子,和老伴住到下面去了。”
聽了老支書的話,我們幾個人心里難過呀!徐國林說:“福棉同志,你和群眾傷了心,我們也感到痛心。我們上山來,就是向你和群眾做檢討的。蝠山的希望在哪里?我看,希望就在這山上。如果把荒山開發起來,造林、種果樹,將來蝠山肯定要比山下富,搬下去的還會回來的。希望你帶頭振作起來!”
徐國林的一席話,使這位老支書的心又熱了起來。第二天,他上山召集村干部開會,給大家鼓勁:“我們要看到四中全會以后黨風在好轉,老傳統回來了,我們蝠山也就有希望了!”
隨之,我們路教隊利用兩個晚上上山,幫助村里建立了村民小組和農工商合作社。
沒有電,山里人一般都睡得早。我們走到山上已經7點多鐘了,有的村民已經上床了。聽說路教隊來了,他們又穿上衣服趕來,把村小教室擠得滿滿的,還有不少人站著。夜已經很深了,大家還希望我們再講下去,直到我們帶上去的10根蠟燭全點完了,大家才散去。
12月21日,我們路教隊和縣里派來的農經師李覺生、農藝師黃孟禎、工程師潘孝政一起上山。專家來了,山里人頂風冒雨早早在半山腰上迎候。經過勘察、論證,專家們幫助確定了開發經濟林的規劃。
對于蝠山村的用電問題,縣領導一直是放在心上的。全縣當時還有17個村未通電,財力緊張。路教隊回溫州沒幾天,縣供電局局長謝偉光就帶人上蝠山勘察線路、造預算了。沒過多久,蝠山村就通電了。
“雖然我們是一般干部,但群眾就是從我們身上認識和評價黨的。”這是我們赴務垟鄉路教隊全體隊員的共同體會。在下鄉的54天中,正是這種責任感,鼓舞著大家牢記自己的身份和職責。
從秋收、冬種到冬修水利,大家經常一身土、一身泥。
682米長、7米寬的務垟鄉新河自1958年挖成后,32年來一直沒有疏通過,污泥淤積,雜草叢生,有的地段甚至可以行人。疏通這條死河是艱巨的。開工那天,我們路教隊20多名同志一早就來到工地,一到就跳到爛泥中揮鋤干起來了。整整一上午,我們一刻也沒歇。厚垟村原先分任務時,要用卷尺丈量。到了后來,卻是不分你這段、我這段,不到一天時間就完工了,分給岳巢村的100米的疏通任務,村里沒讓群眾出工,由全村黨員干部承包。
就這樣,一條條沉睡多年的河道疏通了,一片片拋荒地種上了,群眾高興地說:“路教隊來了,死河活過來了,荒地醒來了!”
懷著極大的熱情,路教隊員們主動做了許多深受農民歡迎的事。
那幾年村與戶之間缺少聯絡網,這個鄉的村級經濟又十分薄弱,路教隊幫助全鄉建立了101個村民小組,村村建立了農工商合作社,完善了雙層經營,增強了農民的集體觀念。
市農經委的同志在縣種子公司的支持下,專門從臺州天臺縣拉來了五噸馬鈴薯種。農民腌咸菜需要大量食鹽,他們又從蒼南縣拉來了12噸食鹽,農民感激地說:“提出來的,你們給辦了;沒提出來的,你們也給辦了。你們服務真周到啊!”
用文藝形式宣傳黨的政策和頌揚農村新風,這也是大受農民歡迎的。路教隊同志和鰲江區文化干部,自編自演了相聲、小品、三句半、表演唱等形式的小節目,路教隊員人人都上了臺,雖然藝術水平并不高,可是農民很歡喜:“好多年沒有看到宣傳隊演出了!”
農村缺醫少藥,市衛生局三位同志住的那間房子,便成了門診室。市第三人民醫院也派出由九名醫生組成的醫療隊到務垟鄉,為群眾免費服務了三天。為改善農民生活用水衛生,市愛衛辦還為五個村解決了部分改水經費。
以范小舟等市檢察院四位同志為主,制止了一起械斗。他們還結合當地的案例,開展生動實際的法制教育,熱情地向來訪的群眾提供法律咨詢,代寫訴狀。
所有這一切,確實夠不上驚天動地。然而,在鄉村干部和農民心中,卻覺得很了不起,他們由此而感到了振奮。路教隊離開務垟鄉的前一天子夜時分,一位鄉干部還在與路教隊同志交心,他說:“這幾年,組織上好幾次動員我入黨,我一直在等著看,一直沒寫申請。這次,我從你們身上看到了黨員形象,我要打報告申請入黨!”
說實話,路教隊剛下鄉時,不少同志都為這50多天怎么過而犯愁。可是,54天過去,大家又都覺得時間過得太快,太短了,好多事才剛剛開了個頭呢!
12月28日,是路教隊同志終生難忘的日子。前一天,路教隊同志已分頭到各村告別過了,各村的代表也來過了。可是,這天他們又冒雨來了,幫我們捆鋪蓋、整行李,還從我們手里奪去掃把打掃房間。一位“出家人”也來了,她說:“我們看到你們為老百姓做了好多好事,老百姓都說共產黨好,我們‘出家人’也感到共產黨好。這幾個蘋果是剛剛供過佛的,祝福你們萬事如意!”蝠山村五名村干部來了,硬要我們收下他們自制的十多公斤番薯棗,還向我們贈送了一面錦旗。
望著錦旗上“共產黨萬歲”這來自農民心底的五個大字,我們赴務垟鄉路教隊的全體同志激動不已,感慨萬千:咱們下鄉只有54天,蝠山只上去過五次,可這竟贏得了群眾深情的報答,耐人尋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