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 外婆 我為您驕傲
外婆 我為您驕傲
作者:沈金韜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5-15 瀏覽次數:8372
我的外婆已進入耄耋之年。歲月的風霜布滿了她的額頭,勤勞的雙手堆滿了厚重的老繭。時至今日,在烈日當空的午后時分,金黃色的麥田里還經常會出現她的身影。
外婆是土生土長的揚州人。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軍用炮火的殺戮強占了美麗的揚州。由于國民黨軍抵抗不力,不久,揚州下轄的所有鄉鎮也相繼失守。日寇肆意橫行,大好河山化為一片廢墟。
目睹同胞的苦難和家鄉的淪陷,年輕的外婆把新婚不久的丈夫送到了抗日的隊伍——新四軍,在祖先留下的土地上亮劍出鞘。在丹陽一次對日軍的激戰中,外公不幸身負重傷,在死人堆里被一位同鄉戰友發現背回了家中。當滿臉污濁,遍體鱗傷的外公出現在外婆眼前時,外婆的淚水止不住泉涌。
外公雖然死里逃生,但此時已是奄奄一息。為給外公治傷,外婆變賣了家中所有值錢的東西,也包括自己的嫁妝??墒窃谀窍鯚煈鸹鸬臍q月,由于日軍在物質上的嚴密封鎖和經濟上的野蠻掠奪,治療刀槍傷的藥就更加難求。也許是上蒼憐憫這對苦難的小夫妻,在外婆的精心照料之下,外公的傷奇跡般的好轉過來,但從此落下了嚴重的病根,一到陰雨天氣渾身疼得發抖。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村黨支部開始搞起了軍烈屬的補償工作,各家各戶都忙著填寫申報材料。當相關同志拿著申報表找到外婆時,可敬的外婆僅僅留下了光榮的證件,放棄了政府的補償。就這樣,外婆憑借著勤勞的雙手,獨自將六個兒女撫養成人。
1969年珍寶島事件爆發后,村里來了一支招兵的隊伍。外婆望著超過自己個頭的長子,深情地說:“孩子,國家需要你了,當兵去吧!”
自長子當兵后,前后七八年間,她陸續將自己的小兒子、老閨女、侄女、侄子送入了軍營,并將自己的大女兒嫁給了一位部隊干部。外婆家第一代男人保衛國家、上陣殺敵,第二代男人守衛國防、奉獻青春。子女們沒有辜負老人的期盼,長子憑借自身的努力,后來成為副師級干部。女兒女婿也都是營團級干部。
隨著家中第二代軍人陸續退伍、轉業,孫輩們一天天長大,外婆又無私地把我們送入軍營,兩個孫子在部隊,一人當上了軍官,一人成為了三級士官。在外婆的鼓勵下,我也步入了一所國防院校。臨行前,外婆悄悄地塞給我200元錢,一再叮囑我“好好學習,爭取有出息,不要為長輩們丟臉”。在她的心中這個家是不允許存在污點的,在她的心中沒有什么比送子孫當兵更光榮。
22年來,我跟隨當兵的父親“轉戰”祖國的大江南北。久居揚州的外婆,時常牽掛著當團干的大女婿一家,我也是孫輩中最令她牽掛的孩子。記得父親轉業那年,已經有24年軍齡的父親,本想選擇留在省會工作。然而,外婆很明確地提出了反對。在她的心里,穿上軍裝就必須服從國家分配,去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脫下軍裝就必須回到故鄉奉獻光和熱。因為我們是揚州人,這里是我們的根,這里是外公用鮮血誓死捍衛的家園。
我在一歲那年就隨父親去了祖國的北疆,漂泊了兩年后,在河北唐山某偏遠山區炮兵部隊待了八年。那里山高林密,層巒疊嶂,幾乎與世隔絕。隨后幾年,父親調到安徽,我也隨之在安徽待了八年?;蛟S是離家太久,或許是多年漂泊不定,“性情頑劣,放蕩不羈”的我時常讓外婆擔憂。但是她的處理方式與父親的簡單粗暴相比,讓我倍感欣慰。說也奇怪,她對我頑劣的性情從不挑剔,也不刻意讓我去改變。而是跟我講道理,諄諄教誨讓我終身難忘。
這就是我可親、可愛、可贊的外婆。我雖沒有像《外婆的澎湖灣》那般優美的詞曲獻給您,但我要用熱情的筆墨記錄下您親情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