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記者專欄 >
束華靜
作者:束華靜 責任編輯: 來源:《鐵軍》2012年第2期 日期:2013-10-15 瀏覽次數:8325
2011年12月23日上午,江蘇省淮安市舉行“慰烈工程”推進儀式,淮安市軍民在劉老莊烈士紀念館為劉老莊連9名烈士舉行英名揭幕及移交儀式。隨著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郭禮云少將、淮安市市委書記劉永忠緩緩揭開帷幕,新四軍劉老莊連9名新發現烈士的英名展現在世人面前。
作者:束華靜 責任編輯: 來源:《鐵軍》2012年第6期 日期:2013-11-12 瀏覽次數:8325
姜美善、宋英兩位新四軍老戰士,一輩子克勤克儉,省吃儉用,將畢生積蓄的100萬元無償捐給社會,用于慈善事業。兩位老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再一次踐行了偉大的鐵軍精神,展示了新四軍老戰士的博大胸懷。我們為有這樣的前輩而驕傲,我們為有這樣的旗幟而自豪!請接受新四軍研究工作者莊嚴而神圣的敬禮!
作者:束華靜 責任編輯:趙建峰 來源:《鐵軍》2012年第6期 日期:2013-11-13 瀏覽次數:8325
丹陽,位于江蘇省南部,地處江蘇“金三角”蘇錫常和“銀三角”寧鎮揚之間,水陸交通便利,京杭大運河、京滬高鐵、滬蓉高速公路、312國道在境內穿過,素有“吳越門戶,七省咽喉”之稱,這是一座充滿靈氣的城市。
作者:束華靜 責任編輯: 來源:《鐵軍》2012年第7期 日期:2013-11-27 瀏覽次數:8326
在江蘇省淮安市茭陵鄉的大胡莊,一座烈士紀念碑格外引人注目,71年前,這里發生了一場激烈而悲壯的戰斗。參戰的新四軍三師八旅二十四團一營二連的83名指戰員,終因寡不敵眾,犧牲了82名。為更好地緬懷革命先烈,江蘇省民政廳已將大胡莊烈士陵園建設列入省“慰烈工程”項目。
作者:束華靜 責任編輯: 來源:《鐵軍》2013年第10期 日期:2013-12-09 瀏覽次數:8329
駱耕漠和駱一禾,鮮被人一同提起。他們一位是曾擔任新四軍財政經濟部副部長,全心致力革命經濟工作的我國著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一位是曾任《十月》雜志編輯,兩度獲得優秀編輯獎的青年詩人。更少有人知的是,他們是一對父子。
作者:束華靜 徐鋒 責任編輯:趙建峰 來源:《鐵軍》2012年第8期 日期:2013-12-09 瀏覽次數:8327
1939年11月7日,遵照中央軍委決定,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在水西村正式宣告成立,陳毅、粟裕在水西村遵循黨中央“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的戰略方針,從蘇南抗日斗爭的實際出發,把茅山的抗日烽火燃遍了大江南北,創建和發展了蘇南抗日根據地,在中國革命斗爭史上譜寫了輝煌的篇章。
作者:束華靜 責任編輯: 來源:《鐵軍》2013年第11期 日期:2013-12-24 瀏覽次數:8326
1941年4月10日,新四軍蘇中四分區利用日偽在占領主要城鎮后忙于修筑據點的空隙,在角斜舊場召開了干部動員大會。時任蘇中四地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的鐘民驕傲地向粟裕匯報:“我們蘇中地區最年輕的區委書記只有17歲!”這個17歲就成了區委書記的正是老人們記憶中的“小兔子”顧斌,現在已是一位89歲高齡的老人。
作者:束華靜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2-27 瀏覽次數:8324
從蠶姑娘到蠶奶奶,她贏得了國內外蠶桑絲綢界的廣泛尊敬。2006年,朱竹雯與恩師費達生一起榮獲蠶桑絲綢界的終生成就獎。這份榮譽對朱竹雯來說是當之無愧的。
作者:束華靜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2014年第4期 日期:2014-07-09 瀏覽次數:8326
寒冬臘月,昆明街頭還吹著陣陣和煦的風,在醫院病房淡淡的來蘇水味中,我見到了我的采訪對象蘇音老人。老人滿頭白發掩不住當年的英姿,雖然她躺在病床上不能講話,但和她握手時還是感受到了她強健的心。聽著老人兒子林飛的介紹,我心中更是欽佩不已,蘇音和她已故的老伴林亮不愧為忠誠的革命志士。
作者:束華靜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 日期:2015-11-09 瀏覽次數:8326
約好的下了飛機就去黃福林(又名小黃河)老人家中采訪,結果飛機延誤,采訪時間一改再改而推遲至次日下午。去之前擔心老人會對此“置氣”,誰知老人不僅全然不提采訪改期之事,還關切地問我初到云南習不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