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學智(1913- ) 安徽金寨人。1929年參加商南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參加中 國工農紅軍。曾任第4軍團政治處主任,第31軍93師政治部主任,第4軍政治部主任。參加鄂豫皖、川陜蘇區反“圍剿”和長征。1936年入陜北紅軍大學學習。盧溝橋抗戰爆發后,任抗大支隊長、大隊長,太行軍區軍政大學第4團團長,抗大5分校副校長。皖南事變后,任鹽城衛戍區司令員,鹽阜軍區司令員,新四軍第3師兼蘇北軍區參謀長、副師長兼參謀長。參與指揮阜寧戰役和淮陰、淮安等戰役戰斗。解放戰爭時期,任遼西軍區副司令員,黑龍江軍區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6縱隊司令員,第4野戰軍43軍軍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第4野戰軍15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參加抗美援朝,任中 國人民志愿軍副司令員兼后勤司令員。回國后,任解放 軍總后勤部副部長和部長,國防委員會委員,吉林省農機廳廳長、重工業廳廳長,國務院國防工辦主任,中央軍委委員、副秘書長。是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中顧委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88年再次被授予上將軍銜。著有《抗美援朝戰爭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