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新四軍小知識 > No.16 整編組建新四軍
No.16 整編組建新四軍
新四軍創建時下轄四個支隊、十個團、一個特務營,共1.03萬余人,槍6200余支。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員陳毅,副司令員傅秋濤,參謀長胡發堅,政治部主任劉炎,下轄第一、二團;新四軍第二支隊司令員張鼎丞,副司令員粟裕,參謀長羅忠毅,政治部主任王集成,下轄第三、第四團;新四軍第三支隊司令員由新四軍參謀長張云逸兼任,副司令員譚震林,參謀長趙凌波,政治部主任胡榮,下轄第五、第六團;新四軍第四支隊司令員高敬亭,參謀長林維先,政治部主任蕭望東,下轄第七、第八、第九團、手槍團和直屬隊。
軍部機關和直屬隊的編制及干部配備的情況是:司令部參謀處處長賴傳珠,秘書處秘書長李一氓.副官處處長黃序周,軍需處處長葉輔平,軍醫處處長沈其震,兵站處處長張元壽,軍法處處長李一氓,政治部秘書長黃誠,組織部部長李子芳,宣傳教育部部長袁國平兼,民眾運動工作部部長鄧子恢兼,敵軍工作部部長林植夫,后方留守處主任羅湘濤,政治處主任吉洛。新四軍創建之初,干部嚴重缺乏。軍部移駐南昌后,便調集干部,創辦了新四軍的第一個教育機構“新四軍教導大隊”,軍部遷移皖南后,8月22日擴編為“新四軍教導總隊”。學員來自參加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的紅軍戰士,后又從江南淪陷區參軍的抗日青年中選取了幾批學員。教導總隊總隊長由新四軍副參謀長周子昆兼任,政委是袁國平。
為了從事文化藝術和民運工作,1938年1月,新四軍在南昌成立了戰地服務團,團長朱克靖,副團長先后為吳仲超、白丁(徐平羽)、謝云暉。1939年3月30日,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員陳毅以《十年》為題賦詩,謳歌從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到新四軍的光榮戰斗歷程。這首詩后經副軍長項英、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等集體討論修改,由新四軍教導大隊文化隊隊長、音樂家何士德作曲,定名為《新四軍軍歌》,并于1939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誕生18周年的晚會上首次正式演唱。1941年皖南事變后,戰地服務團撤銷,部分團員改建為第一師戰地服務團。新四軍戰地服務團為新四軍的文化建設和民運工作做出了貢獻,并為部隊和地方輸送了400余名干部。
新四軍創建之初,人數不多,裝備落后,但他們是經歷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的磨煉和考驗而保存下來的精華,是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共產主義事業的優秀兒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新四軍成為華中地區堅持敵后抗戰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