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本刊專訪 > 辛亥志士抗日先鋒楊經曲
辛亥志士抗日先鋒楊經曲
作者:劉順發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8-08 瀏覽次數:8332
楊經曲
曉陽同志原名楊藝新,抗日戰爭期間,是新四軍五師文工團團員。她的父親楊經曲參加過辛亥革命,抗戰時期在新四軍李先念部隊先后任四支隊支隊長、第五師第三軍分區司令員等職。
曉陽告訴筆者,父親楊經曲,名澧,生于1884年,湖北武昌油坊嶺人。他生前留下了一些關于自己生平經歷的文字。
參加辛亥首義 再歷北伐轉戰
楊經曲1905年入武昌存古學堂,與董必武同學,他們志趣相投,相約以推翻滿清政府為己任。1909年,楊考入湖北高等巡警學校,1911年,與同學高元藩、王秉乾等參加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10月10日,革命黨人武昌舉義成功,11日,高、王奉令組織武昌臨時警察籌備處,高元藩任總辦,王秉乾任幫辦,楊經曲任總務科長。當日一律剪辮,打掃舊巡警道署,召集舊有巡警,執行警察職務,商店一律開業,公平買賣,下令居民剪辮,面貌一新。1912年,孫中山發動反對袁世凱獨裁的“二次革命”,楊經曲積極參加。1914年,楊在上海經白少倩、賀劍川介紹加入“中華革命黨”,成為同盟會會員。1915年6月,在漢口偉美里16號革命黨人聯絡處,與剛從日本歸來的董必武相逢,互敘別后經歷,晤談甚深。不久,因革命機關連遭破壞,楊經曲不幸被捕。出獄后又遭通緝,遂逃亡四川。1919年,他和詹大悲、潘笑侯、潘怡如、董必武活動于鄂西北、川東一帶。后來,經革命友人介紹,楊參加了北伐軍,轉戰于福建泉州、漳州、長汀、龍巖等地。1926年,隨軍入南昌之后奉命到何成浚部,與獨立旅旅長金龍章及朱懷冰等往河南,組織鄂豫皖指揮部。同年,詹大悲任湖北省財政廳長,楊經曲任財政廳總務科長。這年年底,受董必武安排,楊到宜昌擔任警察局局長。因駐宜昌的獨立第十四師師長夏斗寅與蔣介石暗中勾結,積極反共,警察局的500人槍被繳械。楊遂辭職回省財政廳仍任科長。
關心民眾疾苦 為官清正廉潔
曉陽介紹說:“家父為人正直,愛國愛民,關心民眾疾苦,為官也清廉。”曉陽接著說:“1931年至1933年,家父先后出任過恩施縣和來鳳縣縣長。在任期間,金龍章曾到恩施約家父籌組‘反蔣定國軍’,此事未能成功。1932年冬,家父到來鳳縣任縣長時,一次巡察境內山區,遭土匪張紹卿部襲擊被俘。張匪以為捉個縣長可以大發橫財了,便以巨額錢財向楊要挾,威脅說:‘如果你辦不到,就休想回去!’家父說:‘錢我是沒有的,你們去調查好了,放不放由你們。’后張匪調查得知,家父并非貪官,況且到任剛兩個月,確實逼不出錢來。便要他寫信回縣,給他們籌軍餉現洋5000元,錢送來了就放人。家父堅定地回答:‘來鳳是個偏僻窮縣,老百姓苦得很,哪里籌得出這么一大筆款子?這件事我辦不到!’張匪威逼未能得逞。此事足見家父的道德品行、處世修養。”
兩個月后,這股土匪被湖南招安。時來鳳縣教育局長兼縣府秘書胡楚藩,經當地駐軍支持,方將楊經曲營救脫險。1933年春,楊辭去來鳳縣長職,回武昌縣,竟向親朋好友借款,主持修筑武昌公路;又籌建上海織造廠,失敗后,返回武漢。結果負債累累,賦閑在家,靠夫人典當度日。
拜會同學董必武 求教抗戰之道
盧溝橋事變爆發,日軍入侵中國。面對國難當頭,民族危在旦夕,楊經曲深感匹夫之責重于泰山,遂在武漢保衛戰打得難解難分之時,毅然從荊州只身返回武漢,找到熊晉槐、金龍章、潘怡如、潘正道等老友,共商抗擊倭寇更有效的方式。楊經曲帶袁四正到武漢八路軍辦事處,面見同學董必武,暢談幾位老友的想法和困難。董必武與楊經曲同是參加辛亥首義的同盟會員,又是同鄉、同學,見面都能推心置腹直言自己的觀點。不過,此時武漢周圍還沒有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活動。董說:“不能放棄孫中山國民黨的旗幟,爭取以合法名義進行抗日游擊戰爭,堅持團結抗戰、全面抗戰;反對片面抗戰、警惕妥協投降的危機出現;一定要堅持敵后戰爭,堅持獨立自主。今天八路軍在華北敵后抗戰,就是明日華中敵后抗戰的榜樣,堅持抗戰到底。”董必武這一席話,如撥云見日,大家決心去敵后開展游擊戰。
曉陽(中)與父楊經曲(右一)、母楊助吾(左二)等家人合影
武漢淪陷前數小時,武漢八路軍辦事處向重慶轉移,楊經曲等人為暫避鋒芒,分散回各自的家。此時已無車無船可乘,為了抗日,55歲的楊經曲步行七八天走回家中。把家屬安頓在長江邊一個不被人注意的小鎮新河口,然后毅然決然地投入到全民抗戰的斗爭中去。
深入友人軍隊 以謀回歸抗戰正途
這一年,楊經曲的外甥黃人杰在武昌拉起來的一支地方抗日武裝,在武昌淪陷后弄到了偽七十二旅的番號。楊經曲得知后,便將其定為要爭取的第一個目標。黃人杰在大革命時期加入過中國共產黨,后來脫黨了,可還與中共鄂南特委保持著一定的聯系。
楊老要爭取的另一支隊伍,是正在黃陂蔡店一帶活動,由老友金龍章帶領的“魯豫皖游擊隊”。楊經曲認為這兩股部隊與自己有私人交情,如果能把他們聯合在一起,再考慮發展,就比較好辦了。
就在楊經曲去武昌、熊晉槐去天門之際,一個意外發生了:金龍章帶領的隊伍迫于日偽的壓力,接受了偽“中國人民自衛軍”的番號。日軍決定送金到日本、上海參觀訪問,實際是調虎離山,欲奪兵權。此時金龍章深感事態嚴重,隨即求教于楊經曲、熊晉槐二位老友。三人經過密談,認為事已至此,唯“順水推舟”,暫保這支隊伍的領導權不落入敵手,伺機重新回到抗日陣營中去。楊經曲遂同意以金之“代座”名義掌控部隊,熊晉槐則暗中相助。為迷惑日軍,楊經曲特地讓胞弟到新河口把家眷接回武漢,住到漢口難民區漢正街大同巷,放在日軍鼻子底下,似同人質。
楊經曲在金部,雖不公開任職,也不公開露面,但在官兵心目中,他是一位經歷資深、胸懷韜略、正直勇敢的老者。因而得到官兵的信任和愛戴,并能言聽計從。
1939年春,金龍章手下的袁四正部已發展到1700人槍,番號獨立第八旅,袁任旅長。湖南沅江人楊灜率部并入獨八旅為一團團長。漢西汪步青偽八十二師此時正擴充自己的勢力范圍,黃、袁兩旅為了生存、為了補充槍彈軍餉,就受編在汪步青的麾下。楊經曲掌控這樣的灰色武裝,時時小心,處處謹慎,積極工作,等待時機。
主動聯絡新四軍 成就抗戰老戰士
這年5月,楊經曲得知新四軍李先念部南下湖北的消息后,便想方設法,讓出黃(陂)孝(感)邊這片要沖山區,避開與新四軍的接觸對峙,同時加緊做黃、袁兩部的策動工作。1940年夏,又得知李先念連續多次指揮所部對日偽軍作戰,不畏強敵、出奇制勝,以及李先念部在武漢外圍敵后開展游擊戰爭已成砥柱中流之勢的消息,心中無比興奮。楊經曲遂派心腹可靠之人,給大悟山李先念司令員送去一封信,大意是:1938年,在八路軍辦事處和董必武商談組織敵后游擊隊,現已初具規模,條件日漸成熟,決意投奔新四軍共同抗日。
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的領導李先念、任質斌、陳少敏、楊學成、劉少卿等接此信后,立即給延安黨中央、毛主席發電報,電報轉發重慶八路軍辦事處董必武同志處,很快得到上級指示和董必武的復電。縱隊首長經過縝密研究,認為隱居敵后的愛國人士辛亥老人楊經曲、熊晉槐是董必武的摯友,黨的忠實朋友,他們長期隱身敵后,隨黃人杰、袁四正兩部做策動爭取工作,如能起事成功,不僅對國民黨的“曲線救國”、日本侵略者的“以華制華”、“共同反共”是個沉重的打擊,對湖北省數以萬計的偽軍也必將產生深遠影響。決定派縱隊政治部聯絡部部長張執一以縱隊參謀長名義,持董必武給楊經曲的電報,與中共天漢特委書記顧大椿一起,去黃陂蔡店面會楊經曲,洽談起事的有關問題。
同時,中共還組成了以縱隊參謀長劉少卿為指揮長,邊區黨委組織部長楊學成為政治委員的臨時指揮部,為策應反正起事成功,加緊了開辟南山天西的戰役行動,以轉移武漢日軍的注意力,牽制日軍駐天門縣旅團4000重兵和駐沔陽潛江國民黨第一二八師王勁哉部的行動。
8月10日,楊經曲派謝副官到漢正街大同巷接夫人和兩個兒女,連同其他人員的眷屬共幾十人,由彭懷堂、許保民等同志先行接到天漢湖區抗日根據地。
8月13日,楊經曲率領黃人杰、楊灜整編為兩個團的兵力1500人進入豫鄂邊區抗日根據地。
8月21日,在隆重的命名授旗慶祝大會上,楊經曲脫下長袍,換上一身灰色軍裝,腰扎皮帶,佩帶一支八音小手槍,打著裹腿,腳穿一雙青布鞋,年近花甲之人兩眼炯炯有神,精神抖擻,以一位老軍人莊重形象展示在部隊面前。楊經曲參加抗戰的夙愿終于實現。
李先念司令員在講話中,高度評價了楊經曲先生率領1500健兒反正的愛國行動“是震動豫鄂邊區的政治偉績”。
新四軍重建軍部后,1941年4月,李先念部整編為新四軍第五師,楊經曲任第一游擊縱隊司令員,張執一任政委;1942年4月,第三軍分區組成,楊經曲任司令員,張執一任政委;1943年冬,楊經曲又擔任了鄂豫邊區行政公署副主席。
為國為民不畏死 生前身后無憾事
中原突圍前,李先念說,你們這些抗戰的辛亥革命老人如有損失,我們向人民怎么交待?因此必須事先安全送出重圍。楊經曲對李師長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共產黨人的崇高精神非常感動。
1946年4月初,董必武到宣化,楊經曲僅將老伴和幼子托董老轉移到南京,決定自己和女兒隨中原部隊突圍。突圍至陜南,楊經曲和三五九旅政治部主任劉亞生兩人在化裝去延安途中遭埋伏,劉亞生犧牲,楊經曲被胡宗南部抓俘,先后關押南京、上饒集中營及四川合川監獄。直到合川解放,楊經曲方得出獄,第二野戰軍派人送他回到武漢。1951年初在武昌病故。
曉陽最后還告訴筆者:“我的母親和弟弟,后從南京飛往延安,受到毛主席、周恩來副主席親切接見,1948年董老又派人將母子二人接到華北政府。1949年,時任湖北省主席的李先念專門給北京發電報,請我母親回武漢,一直享受供給制待遇。”說到這里,曉陽老人稍作停頓,沉浸在對李先念的懷念中。“1951年父親過世后,我們一直享受烈屬待遇。1982年母親去世,享年92歲。”說到這里,老人家話鋒一轉:“你知道嗎?1987年1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李先念在中南海寓所,又親切接見了我呢,我覺得這其實是對我父親楊經曲革命一生的肯定和敬重。”